|
|
|
十年前,我无意间买到了一本红色塑料封套的小日记本,那时只是对那种袖珍本的东西有兴趣,只是为了收一个印刷品的品种而已。 不料那个日记本中整整记了一个姑娘的四年生活,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家庭经济拮据,而想尽快找个理想的男友出嫁,到六十年代初终于成婚,能够给弟妹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这种生态情景吸引了我,这个善良的姐姐也是以她的心灵的美,让我更深地认识到人类美德的传承。日记中记录了她的心情中的隐私,也记录了她的生活中的隐私,真实得好像一部纪录片,好像她就住在我隔壁,我随着她的生活,一天又一天地在看着她。 由此,我突然想到∶这种生活日记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素材,如果积累多了,不就是一部社会史的第一手史料吗?不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状态的最好的描述吗?这种逐日自述的材料不是比事后回忆、口述的东西更真实、更有现场感吗? 十年中,由于身处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使我有获得各种日记本的机会,朋友们知道我对这有兴趣也会告诉我不少信息,使我收到了不少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的日记本。 有人难以置信∶“个人隐私最多的日记本怎么会被写日记的主人丢了呢?” 是的,最初我也疑惑。可随着日记本的增多,我明白了日记本流失的多种原因,大多是写日记的主人离开人世后,家中物品很多,特别是书本之类的东西多,被误认为人去无用,被卖给了收废品的人了。我还藏有一些是在特殊时期被抄走后,放在某个角落被遗忘了,而没有归还给本人的日记本。还有一些是被放在办公室中,离职后没有带走,事后因办公室搬迁而被卖了的日记本。更有寄放在亲友家中,年久失忆,而被亲友认为无用而被卖了的。 我收藏的一部年代跨度最长的日记,估计就是被写日记的主人的儿孙认为人去无用而卖了的。这部日记从1942年写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抄家为止,每年一本,记录了这个后来成为小业主的男人由年轻到苍老的人生旅途,有他的那种荒唐生活,也有他的人生感慨。 有意思的是,那个写日记的主人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还在努力要求讨回被抄走的日记本,直到1982年他讨回了那些日记本,可惜缺了几本。我看到那些日记中被人用红笔划上了“扛杠”,还被批上了“反动之极” 的字。他在1980~1983年间又写了两本日记,算是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的人生。当然,后来的日记只记了些人来客往的事和一些收支帐,再也没有了感慨! 我藏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日记本,是由青年工人、革命干部、女大学生、女红卫兵、家庭妇女、地下党员、公安人员、右派分子、离休干部、抗日青年、洋场小开、良家少女等在不同岁月里写下的,那些写日记的主人如果还活着,都是很好的小说家,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富有戏剧性,他们在日记中发出的感慨也真是出自肺腑的呐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日记抄出来就是一部很好的日记体小说,改编一下就是很好的电视剧。 当你读到一个受冤屈的人在自杀时写的日记,那日记上还在泪水打湿的痕迹,你的心会不跳得快些吗? 当你读到九十年代在“巴黎春天”卖香水的女孩在日记发誓要报复周围的人时,你会无动于衷吗? 当一个六十年代女大学生在日记中记下了∶和她追求的男同学苦恋多年结婚后的第二天,听到新郎说他最爱的女人竟不是她时,你会不为这痴心的女人而一起眩晕吗? 当七十年代的一个家庭妇女在小年历本上记下了她丈夫每次打她骂她的日子,你会不为中国的婚姻而浮想连翩吗? 当五十年代的一个父亲为了接他儿子从无锡来上海读书,连着三天冒严寒在车站等候时,你会不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激动吗? 当1957年反右运动后,一个被戴“右派分子”帽子的人在日记中记下了同组的“右派分子”在向他提意见时说他扫地劳动穿着新衣服是改造态度不正时,你会不感到可悲吗? 当1949年5月,一个地下党员在迎接上海解放时在日记里写下的那种欢乐、紧张的心情,你会不感慨吗? 上一世纪的一百年中,是中国人生活变化最大的时代,写日记的主人从不同阶层、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反映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反映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看法。 我从他们的日记中不仅看到了一个阶层的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家庭隐私,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在一定状态下的反应,更理解了鲁迅先生在写“阿Q” 时的那种心情。 除了那些为老师而写的小学生日记和那些为了发表而修改过的日记之外,写日记的人在写自己的生活日记时是很真诚的,一本本平民百姓的日记确实记下了一颗颗真挚的心。而原生态的日记本与出版的名人日记不同,就在于原生态的日记本更真实! 在上海能收买到那么多的日记本,能收买到那么多真挚的心,真是我的人生的幸运,而能从那么多颗不同的心中看到人性,看到人的善、恶,更能净化我的心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