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档趣味之二∶从旧表格看旧时话语词汇 过去的人要填很多表格,以表示自己的身份。不仅如此,还要留下标准内容,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填表过程中没有差错,从而不被找“茬”,被追查不忠诚老实的根源。 这次整理了一些旧表格,又有不少新发现。旧时的人讲旧时的话,又给了我不少有趣的信息。且看∶ 一个12岁就进火柴厂干活的女孩子,1948年糊里糊涂地参加过国民党中统控制的劳工协进社,1949年又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她又不识字,在申请表格上只能按手印。稚嫩的脸上不能预料她日后要经历的风雨,我不知道在以后的历史审查中会给她带来多少麻烦,但知道她如果在17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也不过30岁才出头,现在也不过才70多岁,她现在生活好吗?她会告诉我们什么? 还有意思的是∶那时填写民族竟可以写上“中华民族”,这是汉族吗?还是中国人的民族统称呢?呵呵! 另一位16岁女工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连个大名也没取,就叫唐小五子,恐怕是她家的第五个孩子。她来自苏北,干穿牙刷的活,家有草房两间,工资是十五元,不知当时十五元能买些什么?她也不识字,可她倒不用按手印,盖上了刻有“唐小五子”的木印。后来她的名字被用红笔划过,上面又被写上了“唐秀英”三字,我想这是她后来取的大名了。 还有一位20岁的男学徒,他只念过四年小学,但在常熟乡下种了三年地后,就来上海当学徒了。这份表格中最有趣的话就是“一岁到九岁做小朋友”,过去叫小孩子为小朋友,那已经是文明进步了。他上过小学,也就接受过被老师叫小朋友的称呼,但他自称“做小朋友” 就是一句有趣的话了,难道那时的人都那么说吗? 旧时的人说旧时的话,我从那些旧时的话语和词汇中体会着旧时人的生活,体会着语词变化中的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