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与东川对话 → 当前帖子
 
题目:城市诗是城市人的心灵密码 回复: 2 浏览: 3831
^_^!
表情: 作者:fd 时间 2012-3-6 21:51:28 序号:4619
 
  城市诗是城市人的心灵密码
——朱家角珠溪论诗纪要


时间: 2011年11月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地点: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
出席人:(按发言顺序) 费碟 铁舞 戴仁毅 潘颂德 宗月 林宕 芜弦 郑一冰 张建林 如枫落 程佩华 (杨秀丽、孙琴安,两位当时不在现场 事后在文稿上做插入补充)

主持人:费碟

费碟(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受城市诗人社的委托,假座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主持这一次珠溪茶聚会,响应今天活动的有诗人、诗评家、报纸副刊编辑等等。我们交流谈论的主题是“城市诗、城市诗人与城市文化”。长期以来,城市文学社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城市诗人,尤其是大都市上海诗人,有必要就城市诗的内涵外延,城市诗人的职责和精神,及其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等等,开展深入的讨论,下面我们就先请铁舞先生谈谈。

铁舞:(上海城市诗人社常务社长)
谢谢珠溪的主人叶子,谢谢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我们今天在这里品茶论诗,很有意思。这次活动的缘由是几年前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城市怎样做一个诗人。引申出今天这个关于“城市、城市诗人、城市文化”的讨论,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困惑。做为写诗的我,包括我的一些朋友,在城市里,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包围里,人的身份也很复杂,你可能是一个老师,也可能同时也是一个投资者,还是一个作家,你可能是一个老板,也可能是一个外企的白领,还是一个保险营销员,但都会写诗,对什么是诗?很迷茫,总以为诗跟明月,跟清风有关,跟自然风景有关,跟美好的人情有关,但城市是冷漠的地方,说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么美好?也许不太美好,才提出对“美好”的向往。
几年前我曾经在汉口路老市府大厦里上班,那时候,我正在读一本大凉山的一本民间诗刊,读到梦亦非的一首《七星下的马车》的诗很是喜欢。有一个晚上我出了机关大门向外滩走去,我就写了一首诗《七星下的马车今晚驶入城市》,我念一下:“从49路车站向外滩方向走去/汉口路两旁高楼耸立/夜色已降临 明珠塔/在对岸放射着她魅力的光芒/我站在海关大楼一个邮箱边上/向外白渡桥方向望去/一长排出租车炽白燃烧的大光灯/如人的欲望之火烧没了眼珠/而我在寒风里等什么 我在等/诗人笔底的七星下的马车/今夜驶入城市”那是一种强烈的比照,我很渺小,站在寒风里,在海关大楼一个邮筒旁,我为那一长排出租车(未必是出租车)的大光灯——像烧没了眼珠一样——强烈地震撼,你没亲历感受不到,你没有盼望“七星下的马车”的梦想,你感受不到。你们会知道,一个城市诗人应该是怎样的了?

戴仁毅(青浦诗人、医师):
我也是城市里长大的,从医科学校毕业后来到青浦工作,总觉得城市的表面繁华,掩饰不了许多的无奈,城市里可以说有相当一部人活得一点也不潇洒,甚至于我庆幸自己没有回到那个老城厢,我以前住在靠近城隍庙,现在走过光启路、四牌楼,看看还是那么拥挤狭小,一些退休的人坐在外面打打牌,消磨时光,我理想化的城市还是比较少,城市应当有音乐喷泉,有悠闲的步行街,当然我们上海有一条南京路步行街。其他城市也有,南京有、张家港有、北京有、天津也有…但很少,不够。我发觉城市里到处都需要钱,没有钱什么事都很难办,所以,城市里的人一点不潇洒,我因此庆幸自己走出了这个狭小拥挤而充满铜钱味的地方。
这几年城市诗有点萎缩,我也一直想写点城市诗,但我发表的几百首诗中,主要还是乡村题材的多,以前有城市诗人赵国平,还有些诗人,有些城市诗,包括《星星诗刊》、包括我们《上海诗人》杂志,也包括打工诗,多少都能看到一些城市诗。

费碟(插话):其实打工诗也是城市诗的一个方面,繁华的城市离不开打工者辛勤劳动,所以反映民工的生活也是城市诗,他们的甜酸苦辣反映出城市文化或者说城市化都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铁舞:我不太同意现在城市诗有萎缩的说法,我们编了一本《忘却的飞行》,是继宋琳他们《城市人》以后的又一块城市诗歌里程碑,被列为上海百年文学轨迹之一。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努力要有点自信。如果“萎缩”指的是没有造势,这是实情,我们一直很低调,很多时候我们被淹没了。

戴仁毅:
说到许多好诗被淹没,这实在是没法好说的。还是说说城市人的状态吧。刚才费碟说打工者,是的,说到这些,我总感觉山里人羡慕城市的繁华和富有,城里人向往山里的空气和清静;山里人梦想到城里淘金,城里人却想到山里放松。这些年,城市拓展了发展了,城里人的生活也有了改善。然而,不是所有的城里人生活都过得滋润潇洒,他们中间许多人仍在为生活拼搏挣扎,为了一套房,三代人努力打拼,还常不能如愿以偿,城里的空气浑浊,交通拥堵,噪音喧嚣,加上物价上涨,城里人的心态也常变得浮躁、冷漠,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所以,生活在城市的人要在城里发现诗意也比较难。尽管难,但还是可以发现一点诗意的。如城市的雕塑和喷泉点缀了城市的环境、城市的街心花园和橱窗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还有街坊邻里之情,咖啡酒吧的风情,高架地铁的纵横交错,这些都构成了城市的元素。城市诗要发现城市的诗情画意,还要决定于诗人融入生活的深度以及诗人的气质、心态、视野。当然,城市诗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也是不能忽略的。

费碟:
说到城市的元素,来的时候我也想到城市诗的元素,这二者之间不是一个概念,城市元素是客观现象,城市诗具有主观意识。我觉得城市诗的外在元素应当是诗的形态,她应当不是语言形态,而是城市诗应当表述的物态、外貌形态,包括诗人所赋予的想象形态,城市诗的内在元素,应当就是一种神态,这种神态有诗人的灵性,这种灵性是否具有神像,大概就是戴老师说的,还要决定诗人融入生活的深度以及诗人的气质、心态、视野。下面我们听听潘老师是怎么看的,潘颂德教授长期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对城市诗也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思考。潘老师,请。

潘颂德(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诗歌评论家):
城市的现代色彩给予诗人的感觉,无疑与传统的乡村给予诗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城市诗不仅诗情、诗意与乡村的诗情、诗意不同,而且其情调、韵律、节奏、用语等形式因素也必然与乡土诗有所区别,要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色调相一致。
因此,今天的诗人创作城市诗,并不应该满足于在诗中罗列摩天大楼、玻璃幕墙、电视塔、地铁、超市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广大读者所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性的城市诗。城市诗的现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意识,二是现代诗艺。
就现代意识来说,现代城市诗应当具有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就现代诗艺来说,现代城市诗既要学习、借鉴我国传统诗歌中语言的弹性、节奏、重叠、组合、多义等长处与艺术手法,学习我国传统诗歌意境创作的艺术经验,也要借鉴西方现代诗歌象征、魔幻、变形、荒诞、意象和四维空间拓展、黑色幽默等手法,纵横学习、吸收、整合、融汇,大胆创新,找到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契合点,找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诗艺的交汇点,将传统之“源”汇入现代之“流”,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开创现代城市诗创作的新局面。只有诗人们具有了开放、竞争、和谐、忧患等现代意识,又较为长期地生活在城市里,深入把握城市的特性和城市人的心态性情,又掌握了现代诗艺,才能创作出比较好的现代城市诗,具有现代性的城市诗。
我国新诗史上早期现代城市诗人卞之琳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西长安街》、《古城的心》、《春城》等诗,从古城北京汲取诗情,成为新诗史上较早的城市诗篇,屠岸1980年冬,创作的《旧金山》、香港诗人傅天虹的《夜香港》,李传永的《香港之夜》等诗篇则是当代相当优秀的城市诗。
应该承认我们对当下的现代城市诗歌关注得不够。也许我们真的忽略了一些优秀的城市诗和诗人。《忘却的飞行》里有好诗,但有些诗的技巧还不够现代。衷心期望不久的将来,我国涌现一大批优秀的现代城市诗人与现代城市诗篇,形成繁花似锦的现代城市诗的局面。

费碟:潘老师作为诗歌理论专家,确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我们再看看其他诗人是怎么想的。

宗月(《城市诗人》编辑、诗人):
关于城市诗、怎样做一个城市诗人,铁舞早在几年前就曾发起过组稿活动,作为《城市诗人》年卷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的重磅栏目,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推出时机。我也曾以《城市诗人》记者的身份,采访过著名诗人、《上海诗人》执行主编季振邦老师,访谈中季老师欣然介绍了自己创作城市诗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关于城市诗写作的建设性意见,对《城市诗人》及作者们探索创作更多好的城市诗歌作品寄予了希望。
今天的讨论会,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探索活动。刚才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我觉得很受启发。我也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诗歌因为题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等的不同,产生过很多命名,城市诗显然是相对于题材内容来说的。至于怎么写城市诗,我觉得各人有各人的思维习惯和表现手法。诗歌对于我们每个人,可谓盲人摸象。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不尽相同,古代与现在,人们对诗歌的理解也存在着一些差别。讨论和争议是必然的,也必要的。
二、我们来到朱家角这样风景秀丽的水乡,讨论怎样做一个城市诗人、怎样写城市诗,这本身很有意味。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中国古代却有“万物皆可入诗”的判断,是不是很矛盾?我觉得关键是对“诗意地栖居”这句话如何理解,大致有两种:一是到有诗意的地方去栖居;另一种是在栖居的地方发现诗意。我更认同后一种理解。
我以前在一个单位里,有一群摄影爱好者,我们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全国各地采风,耗时、耗力、耗胶片,有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就近(在上海)进行摄影创作呢?从《中国摄影》等杂志上获得这样的信息,在全国性的摄影比赛中,很多关于上海城市风貌的获奖作品、优秀作品,几乎都是外地来的摄影者拍摄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活中需要发现”,这句老话要重提了。写诗也是这样,写城市诗尤其要这样。善于发现城市平淡生活中的诗意、情感经历中令人悸动的部分、城市中人与人构成的关系、人在城市空间中的心理历程等等,把它写出来,我想应该可以说是城市诗了。
三、中国城市诗的发端自新文化运动,卞之琳可以说是开创者,但之后的几十年,城市诗的发展断断续续,一直不兴旺。我觉得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缓慢,虽然近二十年来在加快,但人们的城市意识、城市精神以及伴随而生的现代意识,远远没有跟上,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社会、农业文明的意识浸润下,农村经验、田园风光、思乡情结、家族观念、漂泊状态等传统文化始终占主流,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工业文明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上的接受程度还没有跟上。简单点说,就是身份上的“隔”与心理准备不足,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自觉追求城市生活与城市情感失落这样的矛盾和摩擦。这恐怕也是这么多年农村题材诗歌、思乡诗、山水诗一直兴旺,以及近年来打工题材诗歌兴起,“钢筋、混凝土、机器、铁、暂住证”等词语、意象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些大奖,历来颁发给写农村题材的作品,还是这个问题。
林宕(青浦作家,青浦报副刊编辑):
来到朱家角,唤起我温馨的回忆。听了大家谈的,有很多感触,首先城市诗的概念很疑惑,象费碟说的城市诗的元素,城市诗一定要写高铁吗?是不是一定要有高楼大厦、超市?象乡村人对城市的梦想、对家乡的怀念、打工者的向往等等,算不算城市诗?所谓城市诗,是带着局限性的。城市人与乡村人内在应当是统一的,困惑、记忆、想象、沉思,象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 “城市到处种着花,种着草,为什么不种庄稼,城市人靠什么吃的?”。为什么乡村诗歌容易写,真正好的诗歌,应当是人人心里有,笔下无的,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让人带来美的享受,我们来到朱家角,一种静谧安逸的江南水乡特征,让人产生一种诗意和美感,或许这就是乡村诗容易写的一个方面。(插话,朱家角也商业化了。)文学是人性的东西,是一种事实而非凝炼的、向内的,探索人心灵的跳动。诗歌作为文学类别,用意象说话,探索心灵的跳动,中国文学的根在农村,本质在心灵。(插话:现代主义产生在城市,城市诗歌是现代主义的别称,它不是城市物象的简单堆积,城市诗人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物质逼迫下如何左冲右突的心灵密码。)
宗月:
我还想说,田园风光是美好的,但是乡村生活却有着更多的无奈,城市生活是舒适的,而城市的拥挤、快节奏和冷漠、孤独感,也很无奈。有人这样形容城市发展:“城市大了,空间小了;行人多了,亲情少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城市。在享受城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自觉植入更多的现代意识、城市精神。铁舞前几年编的诗集《忘却的飞行》,是上海诗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思考,是对城市这一命题的群体性的回答。里面收入的曲铭的《墙上的鱼》、缪克构的《过道灯》、杨秀丽《门诊的午后或者一张药方》、沈杰的《当我的手交叉护住双肩》等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城市诗的经典。
工业文明已经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中国作家和诗人们肩负着转型期中国文学、中国汉语诗歌探索发展的历史重任。越来越多的人将成为城市人,也必然有更多的作者加入到城市写作的行列,期待在城市生活的诗人们,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写出更多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好作品。

费碟:
是的,我赞成铁舞刚才说的城市诗不是城市物象的简单堆积,城市诗人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物质逼迫下如何左冲右突的心灵密码。我们都是解码人。我们再来听听芜弦(朱来扣)先生的见解,他是得到过诗歌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赞誉过的城市诗人之一,对城市诗或许有更多的想法和感受。

芜弦(诗人,新闻晚报专栏编辑):
今天为什么提这个城市诗?这话题本身就是个艺术,人是一种综合体的倾向,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诗是什么,是可以让人享受美的过程的,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城市诗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本身就是信息高度爆炸或者说知识爆炸产生的结果,人们整天匆匆来匆匆去,在单位听老板,在家里听老伴,每天都是些硬的东西,似乎没有了诗意,其实不然,当你的笔墨能够点击到你心中最柔软的部位时,这就是诗,这就是最接近你心灵的东西。城市诗是什么?城市发展到什么状态了?纵向横向看一看,发现城市文化到了兵荒马乱的时代,时代总要淘汰那些站不住脚的东西。

铁舞:
到朱家角风景区谈城市,这是一种有意设置的行为。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我站在海关大楼一个邮箱边上,外白渡桥方向那一长排出租车的大光灯,燃烧着城市炽白的欲望,连眼珠都被烧没了,那灵魂呢?

芜弦:
这就是先前戴老师说,城市诗要发现城市的诗情画意,还要决定于诗人融入生活的深度以及诗人的气质、心态、视野。每个人对城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些年来,城市的感受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热火朝天,第二天依然是匆匆忙忙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流,疲惫的依然疲惫,奔忙的依然奔忙,而人们的心灵就像铁舞刚才说的“一长排出租车的大光灯”, 所以城市就是一道炽白的光,奔波着的城市人亮着炽白的灯心,照着前方的路程。要我说,诗歌是一种“乡愁”,城市诗歌其实可以看作“乡愁”的失落。

费碟:刚才大家谈得非常热烈,坐在靠窗口的两位来自吴江的诗人,请你们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吧。

郑一冰:(吴江诗人、工程师)
作为个乡镇闲人,谈城市诗是没有资格的,乡村人一直向往着城市。上海,中国经济贸易中心,其经济活力能量巨大,长江之龙头,映照了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路程,海派文化,独树一帜。千万人,居住弹丸之地,坚守黄浦江,上海象巨大的磁场,城市诗人就要展现这种魅力,写出上海的灵魂,上海这个城市也为诗人提供了无尽的素材。
如何用诗性的眼光,看待城市的一物一事、一车一楼…,表象下,隐藏的城市泪水、城市呼喊、城市痛苦。城市的标志下,匆忙的脚步,殚精竭虑的奋斗,繁华的享受。怎样从城市的诗里,记录这华丽而血腥的篇章。
向上溯一百六十八年,上海从渔村之地开埠;再上溯一千年,宋代设松江府,归属苏州管辖,农田一片;再上溯五千年,汪洋一片,到青浦才有沼泽森林。原始人——稻禾族人——渔村人——城市人。往后一百六十八年,一千年,五千年,今天的城市人,成了古人,今天的你,思想、文字,会留下什么。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市、一片乡村、一个家园,所以每个人都可成为城市诗人、乡村诗人,把心里流出的话语,写成文字,便是诗,告诉你的爱人,告诉你的朋友,用你的诗去感染他们,也诗化自己。城市就是诗,乡村就是诗,我就是诗人。

张建林(吴江诗人):
我国的城市正处在发展期中,中国是个农村大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历史还不长,所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诗也在成长中,成长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城市诗歌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这是应该肯定的。我对城市文化和城市诗歌了解不多,对城市诗歌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我觉得,城市诗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城市意识,一个是现代意识,两者缺一不可。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诗歌?城市诗歌具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还有待继续探讨。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只有诗人自己去走一走,才能知道这条河是深是浅。
城市是现代人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故乡,有理想、有向往的地方就有诗歌。

费碟:如枫落,程佩华,两位青浦的才女,诗写得很好,如枫落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现在请你们也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如何?

如枫落(青浦女诗人):
今天我们上海城市诗人,青浦乡村诗人,吴江乡村诗人,聚在一起,讨论诗歌,大家各抒己见,有种华山论剑的气势。我也来斗胆发言。城市诗社的诗人们路远迢迢来朱家角古镇北大街茶楼一起品茶,品诗,品心境,可见所向往的诗境与乡村是可以融汇在一起的。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城市里生活的诗人们,一般不是物质上的富人,时常会为生活所迫,但是诗人有冷静的头脑,就会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在城市中的一种生命形态,也可以说是诗人内在的心性与情志。在潜在的诗歌里,有着城市的水土气息。城市诗人的根其实都与乡村连接着,也就是芜弦所说的“乡愁”,作为一位诗人,理应用诗意的眼光思考、洞悉世界,诗化自己的人生,也让自己的人生处处有诗的灵气。

程佩华(青浦女诗人):
听大家的发言,有了点感想,也算补充发言吧。在水乡讨论怎么做好一个城市诗人,怎么进行城市诗歌的创作,或许在潜意识中让讨论也要成为一种诗意化的享受。
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城市诗歌”只是一个诗歌取材上的分类。城市诗歌取材是建立在城市背景上,由城市环境、城市语言而构建成的一个新型的诗歌体式。古时候凡是内容提及乡村写田园的都称为田园诗歌。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城市以空前的速度扩张,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了城市。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城市诗歌的节奏是紧张的,它的抒发是自由的,相对乡村的诗歌来说更具有了个性化。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向往的美好城市。在享受写作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个美好的城市表达出来呢。或许现在对我而言还是个难题,期待在这次的会后会有所收获。

(以下两位是事后补充)

杨秀丽(诗人、《上海诗人》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没有亲临参加朱家角珠溪论诗活动,但是拜读了以上几位诗人们的发言,感受颇深。首先,我觉得城市诗人社组织诗人到朱家角进行诗歌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城市诗歌密码的探寻。城市诗人社在黄浦区文化馆的支持下,在几任社长的领导下,在众多诗人们的努力下,一直坚持到现在,这很不容易。我是从1998年就接触城市诗人社的,我开始写城市诗,就是从迈进这个诗社做起点的。我记得当时第一次在诗社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组很时尚的诗歌,题目好象是〈〈在红茶坊大玻璃前做诗歌造句〉〉(具体我也记不得了,好象是这样的内容),我当时不大会写城市诗歌,以为城市诗歌就是由一群霓虹、街灯、茶坊、音乐的句子组成。我从小在崇明乡村长大,在我早期的诗歌习作中,离不开泥土、绿树、小麦、稻穗等意象,后来一进入城市,就以为城市诗歌就是从改变词语开始。当时写了一系列城市诗,如后来写大剧院、单程车票、地铁等,但是再怎么写,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这可能就是城市诗歌的密码,这密码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在寻找。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未完全能把这密码找到。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很明确地认为,要写好城市诗,首先你必须热爱这座城市,当你的血液和汗水、你的泪水和欢笑彻底地融入这座城市的肌肤,你必定能写得出你的城市诗歌;其次,你必定能要找到某种合适的角度来表现城市的内涵和精神,它区别于乡村的地方;再次,你要找到你语言独特的表达技巧,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金属、混凝土、高架、酒吧、地铁,它更多的是来自你城市人的内省和返观,对于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的思索和追寻。今天,大家从繁闹的市中心来到朱家角这个青浦水乡,本身就是诗歌密码的探寻。发言的有城市诗人,也有乡村诗人,如今的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上海的郊区迅速地发展各个新城区,地铁、高速公路很快地把城市和乡村串联一起,我们写城市诗,可能就要探索新的路径了,城市诗和乡村诗的分界将不是很明显。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径,值得我们共同思索。

孙琴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诗评家)
那天社科院正巧有事,所以没有能够到现场一起参与讨论。城市诗、城市诗人和城市文化,这个主题讨论很有意义,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诗人、作家、评论家相聚在一起,对城市文化进行探索和思考,其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对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正面效应。看了各位的发言,更加证明了我的这个观点。
大家的发言很好,我就不重复了。我只是就两位诗人谈到城市诗是否萎缩的问题说几句,我想一时不会。我国自古就是诗国。古代就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等,却无城市诗,明代张之象编《唐诗类苑》,把诗分为四五十个类别,也没有城市诗。所以,城市诗是近百年来我国诗坛的新领域,新概念:再说,我国近几十年正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诗歌创作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城市诗的发展也会随之得到体现和发展,因此,城市诗一时不会萎缩。如果追溯起来,初唐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城市诗了,但不成气候。现在不知翻了多少倍。现代许多诗歌流派都与城市诗的发展有关,所以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忘却的飞行》我写了序,被列入社科院编的《画说上海文学》一书中,是值得肯定的。

费碟:
今天大家就“城市诗·城市诗人与城市文化”的话题畅所欲言,交流探讨得非常热烈,也引伸出了一些新的话题与思考,这有待日后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铁舞插话:今天讨论谈认识较多,但基本上不及物,今后最好联系具体诗篇再讨论。)
是的,前面潘老师说《忘却的飞行》里有好诗,但有些诗的技巧还不够现代,我们可以具体批评,具体探讨。铁舞提出的城市诗歌是城市人的心灵密码,我们是否认同?
有关如何定义城市诗、城市诗的特质与内涵、城市诗人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如何反映城市人的民俗民风、如何体现城市的时代精神,城市诗人及其城市诗怎样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等等,无论就命题本身还是就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都不是一二次研讨会可以解决的,需要开展广泛深入地探究与思考,通过交流探讨、批评与反批评等等,一一探明实质,逐步提高认识,勇于反复实践;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升华,在求索中达到求真求是的目的,共同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城市诗人社 仲春虎人编辑

表情: 作者:杜鹃 时间 2012-3-6 22:38:31 序号:4621
^_^!
回复内容:
  坐而论道,不亦乐乎!
表情: 作者:joycat 时间 2012-3-8 1:14:59 序号:4622
^_^!
回复内容:
  很有意思的诗会!赞!!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