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就敢这样说 何满子是文坛上一位知名人士,在1999年第4期的《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冯玉奇生不逢时》的文章。 有意思的是他借冯玉奇来说现代的一些事,但他连冯玉奇是何方人士都不知,连冯玉奇写过什么书都说不清,举例的说的《亭子间嫂嫂》和《白相人太太》也吃不准是不是冯玉奇所写,他就敢说“冯玉奇就是专写这种"嫂嫂"和"太太"之流的作家,或是那派作家的首席代表。” 接着他又描绘了一番冯玉奇如活在现代会怎样怎样,把现代的一些事梦一般让冯玉奇做。还说冯玉奇“生不逢辰是他没有碰上畅销书拜物教盛行的年代,” 于是感叹“冯玉奇生不逢时”。 字里行间可见的是何满子对“只要书畅销,作者成了大众情人,”很不满,但他把他只有一个印象的冯玉奇拿来消费就显得他的浅薄了。不知别人是什么人?写过什么书?就敢拿别人说事,这样的批评还有什么价值?这样的作者会让人感到很“随便”! 附原文∶ 解放前上海滩上有个写小说的,叫冯玉奇,此人的生平底细全无所知,猜想当是敌伪时期红起来的。专写街道里弄间的闲情碎事,市民色相,诸如发迹变泰,轧姘头,日常纠纷,黑社会人物的尔虞我诈之类。这类东西即使偶尔接触,也不会认真读它记住它,所以内容说不清楚。只记得有两本名著: 《亭子间嫂嫂》和《白相人太太》,因为书名太动人,正如一幅讽刺痞子文学的漫画,画中一个躺着读这类书的人大喊: "真他妈的贴近生活!"这两本书名也因其"真贴近生活"而至今不忘。两书作者是否即冯玉奇也没有把握;但无论如何,冯玉奇就是专写这种"嫂嫂"和"太太"之流的作家,或是那派作家的首席代表。 冯玉奇的书可真风行一时,小书店、书摊上铺天盖地,业内人说香港、东南亚也拥有广大读者。连初识文字偶尔署闲书消遣的妓女和姨太太们也当作消闲果子来吃当时没有畅销书排行榜这类玩意,倘有,冯玉奇的书肯定名列前茅,绝不会比琼瑶、金庸辈逊色。当时拍电影片并非轻而易举,电视尚未出世,倘若当时有电视片,冯玉奇的小说也会有人抢着拍,其收视率也不会比《还珠格格》、《天龙八部》之类差。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之说,书上虽也印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字样,但盗版是寻常事,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皮包书商出的一折八扣书大都是盗印的,冯玉奇的书肯定是地下书商射利的首选。那时也不兴打版权官司,倘兴,冯玉奇也肯定会找律师起诉,并在报纸上撰文大声呼喊。那时还没有作家亮相、签名售书这类节目,倘有,冯玉奇如亮相,以其小说之畅销来推断,排队等他签名的人之拥挤,其盛况也不会输给大腕明星和名流。 冯玉奇生不逢辰。他没有生活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不对,他走红的日子也是自由竞争的商品社会。他的生不逢辰是他没有碰上畅销书拜物教盛行的年代,不像如今,只要书畅销,作者成了大众情人,就表明此人有群众影响,也如政治活动家之有群众基础,便有人来捧,来炒,立即成了大腕人物。,畅销书拜物教徒的研究家,甚至学院派功架十足的研究家也会慑于其书之畅销而给畅销书作家捧场,尊之为"大师"、 "泰斗",锦上添花,赶浪头,此之为"新潮"。甚至连向以古板、冬烘著称的学者也乐于赶时髦来迎合"新潮"。如今的畅销书写手又不像冯玉奇辈那样的不懂得保护版权什么的,既成了名流,又成了大款,自然身价百倍,名牌大学争相延聘,所有这些,冯玉奇要是在今天都能够取得。至于这种风习是否腾笑后世,那就看中文化发展的前景如何了。至少冯玉奇如果还活着是会活得有滋味的,得其所哉。可惜冯玉奇生不逢辰。 (原载《文学自由谈》1999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