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印象(一) □潘友福 继去年应邀出席第三届中日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访问团、第十届巴黎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访问团和聚焦西博.上海世博题贺成果展后,于2011年8月24日至9月3日,又应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和文化部艺术中心联合邀请,出席首届中俄文化交流展访问团,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开展参观访问、交流展览和观光旅游等活动。应该说,这是人生之大幸。 圣彼得堡是仅次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是俄罗斯国家自豪与荣誉的化身。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5月27日,是彼得大帝的大胆壮举。他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坚决启用年青一代,青年成为建设城市的中坚力量。他又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宣战,毅然在沼泽地上建立起俄罗斯的天堂。 圣彼得堡又叫列宁格勒,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实际景况:那是一发朝天发射的空炮,没有向冬宫开炮,位居冬宫的沙皇为了冬宫这世界第三大博物馆和美丽的圣彼得堡就主动离开了皇椅,宣告下台了。在战争洗礼的年代,侵略者的铁蹄始终没能踏进圣彼得堡半步。自1941年9月8日至1944年1月27日,历时872天的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封锁没有打倒城内人民的斗志。什么是列宁格勒保卫战,今天才明白,原来俄罗斯人民尤其是圣彼得堡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用不计其数的沙袋将整座城市埋藏起来,从而没有被敌机炸毁,真正的“保卫”之战。现在,这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美洲城市,成为世界遗产。整座城市成为世界遗产的,全世界只有两地,即除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外,还有捷克共和国的布拉格。说到布拉格,难免要扯出主题阐述一下。她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各个时代的古建筑风格,因为投降,战争破坏甚少。她在1344年就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有金色的布拉格之称。这座86.7公顷的城市被评为世界人类居住自然遗产。 好了,不扯远了,再回到圣彼得堡。这座所有建筑平均寿命二百五十年以上的世界遗产,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霜,自然的魔力都没有将圣彼得堡这个人工奇迹毁于一旦。由于天气的变化无常,圣彼得堡的美丽也神奇梦幻。真如格里戈里耶夫所说:“此时此刻没有哪位诗人能够描述出静谧的涅瓦河水述说的百年沧桑,没有哪位画家能够绘出水天之间光怪陆离的颜色变换,更没有哪位音乐家能够用人间的乐符来表达那从地到天、萦绕夜空,又从天到地的神秘的自然界的和弦。” 莫斯科从建城至今一直为俄罗斯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心,而矗立于克里姆林宫内历史悠久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内,不知举行过多少次俄皇的加冕典礼。彼得大帝及叶卡捷琳女皇总是带着光荣的战功前往莫斯科,于此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莫斯科也是1812年与拿破仑战役中牺牲惨重的祭坛,以及迎接胜利即将来临之前的第一道曙光。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象征,位于莫斯科河岸高地与涅格林卡河的汇流处。1816年至1820年城市规划中,涅格林卡河改为地下河道,使其成为最亮丽的地方,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地区,并逐渐成为全俄罗斯的宗教、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其整体的发展又与莫斯科城市的扩展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不断扩展了广场,这克里姆林宫及红场是莫斯科的象征。 未去俄罗斯之前,我总认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肯定不如我们,苏联解体后,总以为一切显得落后。但是去了俄罗斯一看,才明白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而是使我大开眼界。 首先,我感受到俄罗斯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不论是莫斯科大学展览中心,还是圣彼得堡的俄罗斯艺术大楼,展出艺术作品之多,展出单位、部门、国家之广都无法想象。光是我们中国在此期间在俄罗斯艺术大楼里就有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展、首届中俄少儿美术交流展和第三届俄中大学生艺术作品交流展等。像我们这次展览的开幕、闭幕式都很隆重。所有参会的领导和名家均由俄方主动邀请或通知准时前来参加的,展期相对来说也比较长,参团成员都比较满意。 另外,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俄罗斯的三个“全民”,即全民教育、全民医疗、全民养老。因为我是退休教师,先说全民教育:从入学到高中毕业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俄罗斯的义务教育是真正的“义务”,学生的吃、穿、用均由国家承担。早餐、中餐学生在校用餐,晚餐可以打包回家团聚,而且一定要打包,要么索性在学校里吃了回去,因为俄罗斯有不随便浪费的好习惯。衣着不光是统一的校服,还可以自行提供款式和尺码给你制作。俄罗斯学生读的书是向国家借的,读完一个学年就要还书,重新再借下一学年的书,同学们对公共财物的爱护是可想而知的。考上大学后,实行奖学金制度,一般的奖学金可以提供学生的大学生活,学业奖学金获得者就等于读书拿“工资”了。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首先去当兵,至少二年,这是在教育制度中所规定的。 俄罗斯全民医疗更不可思议,使我十分惊奇。凡在俄罗斯土地上的“生命”,不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外国人,做生意的、打工的、旅游的……都不例外,只要有病,均可以享受俄罗斯的全民医疗。看病和治病的概念和程序也很有特色。“看病”是当医院接到病人家里来的电话,派医师、护士驾驶红十字车前往病人家中看病。“看病”以后,并开展初步诊疗后,还需要治疗的病人,就随红十字车带病人回医院进行“治疗”。 2011年8月28日,我们访问团里有一位叫郭增瑞的成员,是来自陕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一位退休的老中医、书法家。在打开汽车行李仓门时,额上被弹起来的门撞了一下,破了点皮流出血来。俄罗斯司机立即给医院去电话,说我们在什么路上的什么餐厅用餐,我们车上有一位客人额上受了伤,请医生来此看看。不久,一辆03号红十字车停在餐厅外的路旁,从车上下来一位老医师和两位年轻护士。首先给郭增瑞打了针“防止破伤风”针。然后仔细检查伤口,眼睛等,讯问病人的感觉,在给病人清洗伤口,量了伤口尺寸,上药包扎起来后,医师说根据伤情应去医院治疗几天。郭增瑞不同意去医院,说我们团里有活动,离开团队不好,再说伤口很小,不碍事的。是的,按中国实情和习惯,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有医疗保险的可能去医院包扎一下,没有医疗保险的就用手掌压住额头,待不流血了就完事了。可老医师一本正经,拿出手机报了警。过了一会儿,一辆警车到达,走出两位警察,动员郭增瑞说:“你应该听医生的话,随去医院治疗。”经过再动员仍无效后,警察说:“你的病不影响他人,可以尊重你自己的决定,如果你的病会影响他人,就得强行治疗。”接着警察叫医师填写合同书。合同书上填写了时间、病人姓名、负伤原因,伤情描述:额上正中皮破裂口横向1.2cm,皮不离,伤者不愿再继续治疗等。接着交郭增瑞签字,转给我们领队团长签字,医师自己签字,警察代表签字,一式三份,分别给郭增瑞、医师和警察各一份。接着老医师给病人配了一星期的药,有洗伤口药水、包扎伤口的药棉纱布胶带之类,还有消炎药片,并一再嘱咐:“伤口换药要及时,每天1—2次,药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片,用温水吞服。”还一再强调:“药片不能不吃,我们俄罗斯比较潮湿,容易感染,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感到有什么不适,立即给我们医院打电话。” 当03号红十字车消失在夜幕里时,我内心里异常激动,有说不出的良好感觉……医生、护士、警车为了那一小小的伤口,出动了五个人、二辆车,忙了那么多时间,一分钱也不用,还那么认真,那么负责,那么执着……这就是俄罗斯的全民医疗。 俄罗斯的全民医疗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