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师承谱系的感想 整理过沪剧师承谱系后,因为看到越剧有九代同堂的盛会,不禁好奇,也把越剧大典上的那几百个演员按谱系整理了一番,发在越剧网上。 最大的感想是:旧时代拜一师不再拜另一师或不告诉师傅自行拜师是会出事的,那就是不少师承关系不明时拜师就有“乱伦”之弊。若徒弟去另拜比自己輩份低的人为师,倒也还好,若拜了比自己輩份高的为师成了“小老大”,在有些场合这师傅就不好出面了,称呼这个“小老大”什么好呢?中国人重身份和名份的面子是抹不下的。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而拜了好几位师傅的现象还是有的,好在现在的师傅思想开明了不少,只要不是拜自己不喜欢的人为师,对徒弟的再拜师还是乐见其成的。 另一个感想是师承谱系中应把在学校学馆中的师徒关系列入。不承认在学校受教的师徒,这也是一种偏见。难道那些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以只认叩头奉茶的师傅而不认在学校中的开蒙或深造时的老师吗?所以,我认为在学校学馆随师学习的也应列入师门,不然在那里教人育才的老师岂不是没有桃李了吗?同时,还因为师徒关系是个历史现实,哪怕断绝关系后也否认不了曾经有过的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再好不过地表述了两者应有的关系,叩不叩头已不重要。至于这两者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得怎样?互动得怎样?这就要看这两者的秉性和才艺的互动因缘了,有时好有时坏都是正常的,有严师也未必会出高徒,有惰师也未必一定出劣徒,这是有不少先例的。 退一步说,那个学生即使未叩过头,但他一直在弘扬老师的精神,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老师会不认他是自己的学生吗?而学生也会不认他是自己的老师吗?而我们看到有些谱系中的不少人叩头之后也不从事这一行了,还不是依惯例列名师门,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这种有名无实的排列和有师徒之实的排列哪个更合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