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图》制作于何时? 在未见《先辈图》时,见《沪剧志》介绍说是申曲歌剧研究会1934年建立时制作了《先辈图》,在《中国戏曲志•上海志》并称:原称申曲歌剧研究会历代先辈图。 而有幸把《先辈图》整理一下时,我发现这幅珍藏在上海沪剧院的那幅《先辈图》却不是这样的。那幅《先辈图》上明显写着上海沪剧公会先辈图。 这就有一个显著的历史错误:1934年是不可能有沪剧公会的,而申曲歌剧研究会之前叫申曲歌剧公会,也与沪剧无关,那时还没有沪剧这个名称。 那么上海沪剧公会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据《沪剧志》介绍,在1949年冬成立了一个筹备会叫上海沪剧公会,1950年8月15日正式改名上海沪剧改进协会。而据我所知:1947年6月原来属于上海游艺协会的上海申曲歌剧研究会改为独立团体上海沪剧研究会,这才有沪剧名称的团体,而把这个上海沪剧研究会叫上海沪剧公会也勉强可以,但与历史真实总有点不一样吧! 而网上另一个说法更是本末倒置,它说:1934年上海沪剧公会(原称申曲歌剧研究会)绘制的“先辈图”。我不知道凭什么把1940年才有沪剧这个名称要挪到1934年去? 再看这幅《先辈图》,顾名思义这幅图是记载已逝世的人物的,整个图只有第五排后才有墨色差别,而第五、六排的书写者和前四排的书写者似为同一人,因有几个字是写法一样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1934年时到1947年是仍由一个人写吗? 而1934年时的《先辈图》上只可能有三排半的人逝世,第四排的几个人那时还活得好好的,如丁少兰(1939年逝世)不可能进入《先辈图》。而后面几排的人都不是一起逝世的,如果是逝世几个补上几个,那墨色肯定会多处不同,这是个明显的常识。 我稍查看了一下第五排中有两人是隔一年逝世的,那就是杀王艳琴的杜鸿宾(1941年逝世)和英年早逝的谈炯(1942年逝世)他们的位置排得较近,可见是有一个时间先后的草稿的。 而写得最后的两位女艺人中一位是筱月珍,《先辈图》上用她原姓,称叶氏月珍。她是1947年逝世的。 就这样,从上海沪剧公会这个题名开始,我认为,如没有把这个《先辈图》的上首割裂重裱(事实上没有必要这样做,叫申曲歌剧研究会历代先辈图不是显得更老更珍贵吗?),这个《先辈图》就肯定不是1934年制作的。而当时如有做《先辈图》的想法,也只有三排多的人。但此事又与书写墨色不符,所以我想这件事是在1947年到1949年时做的,先写了男艺人的名字,后来又增加上女艺人的名字,制作时还未冠上名,当有上海沪剧公会时才冠上大名。至于后来怎么传成1934年申曲歌剧研究会绘制的,要寻找文献来证明。也希望有兴趣者把这个《先辈图》好好鉴定一下,把来龙去脉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