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从《永远的尹雪艳》的新闻说起 回复: 1 浏览: 2941
^_^!
表情: 作者:杜鹃 时间 2013-7-27 13:03:10 序号:6049
 
  注意到《永远的尹雪艳》是因为“沪语话剧”四个字,同时还注意到宣传时已表明了不同于过去的“文明戏”或“通俗话剧”,说明创作者是知道与其有分别的。再查看半年中的新闻报道,又看到“音乐话剧”、“沪语音乐话剧”的说法,感到在定位上有点乱,但由于这是创作阶段,应该允许在形式上有不同的探索。
到首演后再看新闻,才真感到定位上有点乱。《永远的尹雪艳》是说尹雪艳,应以尹雪艳为主,但新闻却以胡歌演的男主角为主。《永远的尹雪艳》应以尹雪艳的命运为主,但新闻却说了一大堆“百乐门”、“王宝和”的渲染话,再就是旗袍如何好的话,不免喧宾夺主。
在沪语方面,新闻说“上海口音标准”,白先勇表现出了却夙愿的激动:“尹雪艳,今晚终于回到了上海!”而“胡歌这个“上海俊男”的家乡话也是突飞猛进,台上他和“老上海”们对话已然是“无缝嫁接”,全然没有“八零后”上海话的疙里疙瘩”。我认为在没有上海话标准的前提下,说说老上海感觉是可以的,但严格来说,这是个“自说自话”的“上海口音标准”。至于坐在台下的“老上海”们是否在对话上“无缝嫁接”,也要看这些“老上海”们的文化背景怎样了,台上的那些“上海话”对他们只是有些“老上海”而已,而对台下的“八零后”们听起来,也会感到台上的上海话“疙里疙瘩”。
戏已演了三天,网上未看到一篇对《永远的尹雪艳》演出的艺术评论,倒看到一篇“90后”观众表示不满的文章,话有些难听,但也使我知道了一些现场状况。如这出戏的“市场设定就仅限于上海的老大妈、老大叔们”,我认为那真是一个悲哀了。
同时,在新闻图片上看到演员们又套上耳麦在跳探戈,让我感到了对“原汁原味”的嘲笑,老上海的感觉一扫而空。
看到女主角黃丽娅比过去胖了,舞台妆也让她进入了中年,高头髻与她的脸不成比例,有一张剧照上她有点像何赛飞了。
总之,我想看对《永远的尹雪艳》有点价值的艺术新闻,讲一大堆渲染话已属老套了。
表情: 作者:游客 时间 2013-7-27 18:06:31 序号:6054
^_^!
回复内容:
  ok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