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眼光 ——苏州王小慧艺术馆落成记】 杨格/文 我不懂诗,朋友圈里诗人很少。诗人像一个隐遁的群体,默默存在,默默坚守。 前往苏州,同行的是俏然邀约的诗友,一路谈笑着抵达王小慧艺术馆。 苏州到了,站在9月刚刚落成的王小慧艺术馆门前,王小慧媒体负责人俏然描述的情形浮现脑际:时光依稀,一位女子走在苏州大儒巷路上,身影晃动着在大儒巷中心小学教室里坐下来,开始读书。这条路还在,这个学校还在,女子却离开了,长久未归。这不是她的故乡,她年少的脚步短暂停留,以后的岁月在北方的天津度过。然而苏州仿佛是她的前缘,注定了由她的女儿来完成这个归依。 她的女儿正是王小慧。 当知道女儿艺术馆落户苏州,年迈的她嘱咐:“慧慧,帮我打听一下我当年上学的大儒巷中心小学还在不在?”王小慧询问苏州市领导,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生命的脉络一旦梳理,就会呈现前世今生的必然。王小慧艺术馆签到台的背景正好是她“前世今生”的摄影作品,不禁令人唏嘘。 苏州繁华的老城区平江路上皆是古式的建筑,王小慧艺术馆灰色墙体方方正正的包裹着老式丁宅,大门左右两排红色流苏从顶上垂挂下来,外表看,全然是一个前卫的装置。但那灰色墙体毫不张扬,与周边宅院浑然一体。丁宅建造于清代,最早的主人已经无从考证。民国时期主人叫丁春之,曾任清末山西定襄县知事,回苏州后从事实业。这不是丁宅原址,因为周边环境发生变迁,在保证建筑“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整体移建至大儒巷54号,融入到平江历史街区的大环境中。将“丁宅”改建成王小慧艺术馆,是苏州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旨在通过引进国际文化名人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起引领与示范作用。 作为旅居德国二十多年的艺术家,王小慧现在更多的时间是在上海。对王小慧的作品,我不陌生,但它们重新组合在丁宅的每一进厅中,我还是感到很新鲜。她的摄影、雕塑、装置、影像与新媒体等先锋性与实验性很强的当代艺术作品,经过精心设计布局,与这座古建筑物融为一体。生命成为她艺术馆的主题。签到台上一个别致的水缸里粉色的花瓣呈现生命的美丽。 首先映入视线的是这组装置:白色陶瓷的莲蓬、枯谢的莲蓬和绿色玻璃的莲蓬。它曾在上海喜玛拉雅无极场展出。白色如人生的起点,枯谢如人生的挫折,绿色如涅槃重生。莲蓬的生命状态继续演绎:第一个天井中的水塘“栽”着一株株不锈钢的莲蓬花苞。我们有幸,看到塘里一片真实的荷页中竟有荷花开放。走进最后一个天井,一眼见到“栽种”的一片青铜莲子。从花苞到莲子,一个生命的过程,吻合王小慧的轨迹——经历过爱情的美好,经历过丈夫和好友的死亡,当她将美好与苦痛融入创作,生命绽放出厚重的绚丽色彩。 诗友尼轩以《鹰.雪莲…》表达了她的理解: 生命从盛到枯 又从衰到强 迷茫追寻的 途中,你失去了伴 那是鹰 冲天飞翔的天子 在悬崖,在雪莲生长的峭壁 断裂 原梦的破碎 赤裸的双脚 深深浅浅在泥泞中前行 把胸脊挺直 硬是从水中捧起 破碎的月亮 把它高高挂在悬崖峭壁的上空 用生命舞动着 绚丽的光芒 或许 你喜欢把自己比作莲 年年枯萎年年盛 而我更爱把你比作雪莲 白如玉,舞如仙,静如梦 冰寒不屈 柔韧多姿 … 我不敢说我多懂你 但从你身上我认识了自己 我想哭…… 尼轩是真实的,一句“我不敢说我多懂你”,道出旁观者的清醒和理性。结尾“但从你身上我认识了自己,我想哭”,简略中透出也曾历经世事的沧桑。我感到默默存在的诗人没有放弃他们的笔。一旦有触动他们内心的东西,他们的力量就迸发出来。 如果说莲蓬只是单个的生命体现,王小慧《前世今生》一组摄影作品则是群体的生命展示。中国百年历史,王小慧扮演每一个年代的女性,服饰、发型、挂件,栩栩如生。王小慧花三年的时间完成这组创作。其中,很多服饰是王小慧自己剪裁的,甚至还有她母亲的衣服。《前世今生》对面墙上,是王小慧拍摄的孩子们的头像。孩子的眼睛在红色面部的映衬下尤其明亮、清澈。那眼睛,唤起人们对干净世界的向往。这组照片,王小慧做在了笔记本的封面甚至铅笔上,渗透一个艺术家对纯净的期待。无论是《前世今生》,无论是孩子头像,王小慧把对生命的领悟幻化为一种大爱。爱,总有梦想。用小小MINI玩具车垒成金字塔的装置,承载着万人梦想。这是王小慧举办的万人梦想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参与,述说他们的梦想。人生在这种述说中得以升华。纳米摄影作品没有出现在艺术馆里,诗友们通过阅读王小慧新著《无边界——王小慧跨界艺术札记》看到神奇的斑斓世界。草、发丝、枯萎的莲蓬杆、碳粉等等,在纳米镜头下美丽无比。这是自然界一个特殊群体的亮相。诗友费碟写下《意境如歌》: 姑苏艺苑正梳妆, 造境天工奇意芳。 手触银河成碎月, 心交纳米茂朝阳。 今生曾孕千年梦, 前世遍究万里江。 合璧东西跨界际, 吞云吐雨皆风光 读完费碟的诗,接着看诗友裘新民抒怀: 一死九生求谛真 无边界处觅花痕 姑苏虽小艺无量 自有江山宠美人。 看来,诗友们常常琢磨技艺,凡尘俗世没有消磨他们的激情。当然,他们需要灵感的来源。诗友们在王小慧艺术馆二楼办公室坐下来。办公室的设计仍然在生命主题的包围中。枯萎的莲蓬放在几个蓝色透明的玻璃柱里,象征性的似一堵墙。另一面则由莲蓬的叶子组成屏风。在丁宅中融入现代元素,办公室的格调精致、古典。正是在这里,艺术馆还未开馆,已在苏州成功举办了创博会“古城、古镇、古街保护和发展圆桌会议”,苏州政府将圆桌会议秘书处常设于此。之后,王小慧艺术馆将与平江路管理公司共同发起“创意先锋:未来设计师培养计划”,王小慧联合了全国各地十几家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与大专院校,为培养青年设计师与本土设计品牌搭平台,打基础,提供各种支持。把扶植更多年轻一代艺术家与设计师作为艺术馆的使命。这些,让同行的文学评论家潘颂德感慨:“小慧大艺”。四个字飘荡在办公室上空,成为诗友们的心声。在告别艺术馆时,潘颂德把四个字写在了签名册上。三位女诗友风铃、尼轩、顾虹共同写下“冰火造就,梦之再现”作为留言。 最后,诗友杨瑞福《访苏州王小慧艺术馆有感》以铿锵有力的语句结尾: 黄浦涟漪动莱茵 姑苏小院更多情 浩叹艺术漫无涯 敢有慧眼悟人生 并蒂荷开寰宇间 惊世花映云霄星 胸掀浩瀚忘坎坷 命运岂是天算定 苏州,不虚此行。返回,我脑海里已经存储了几位诗友的形象。 写于2013年10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