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荣 东 长 篇 小 说 《爱,被春寒碾碎》(电子版)由华语文学网出版。 《爱,被春寒碾碎》是部反映“文革”的爱情悲剧长篇小说,约20多万字,由著名作家潘颂德教授作序,中国国际文艺出版2010年4月社出版、发行。后经修改、充实、加小标题,35万字,为电子版。2014年7月由华语文学网出版。现摘录有关章节:
一、《爱,被春寒碾碎》内容提要:
《爱,被春寒碾碎》是一部反映“文革”爱情悲剧的长篇小说。肖锋与方茹在“四清运动”中相识、相知、相爱。刘田山为了不使自己反革命罪行暴露,借肖锋与方茹恋爱,不择手段地对肖锋、方茹进行造谣、污陷,从而,使肖锋、方茹处处陷于被动处境。“文革”开始后,方茹因父亲打成反革命而被隔离审查,她也被“扫地出门”,被批逼疯。肖锋找了方茹,送她到栖霞山姐姐家治病疗养,方茹在艰难中以身相许。 曲茹因得不到肖锋的爱,由爱变恨,她与“风派”人物许志强,造反派头头舒海设下了陷阱。肖锋落进了他们圈套,并以强奸革命造反派“罪行”被公审,押送到青海劳改。十年后,肖锋回到上海,在淀山湖故地重游时见到旧情人方茹,并救出了一个落水小孩,在抢救时,发现小孩与自己小时候照片一模一样——料峭的春寒,早已碾碎了当年他们的爱……
《爱,被春寒碾碎》是一幅气势磅礴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它着重反映了上海“文革”中极其重大事件,对全国“文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如:“四清运动”、“评历史剧《海瑞罢官》”、“康平路事件”、“安亭事件”、“一月风暴”、“解放日报事”、“夺市委市政府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较全面反映“文革”的进程。小说人物栩栩如生如生,个性鲜明,细节生动,俱有强烈的时代感;《爱,被春寒碾碎》故事,扣人心弦,起伏宕荡,生动感人,引人入胜,是作者的力作,值得一读。这对于了解“文革”特殊年代的人与事,尤其,对年轻人来讲什么是“文革”,会有较大的裨益。
二、《爱,被春寒碾碎》序:
对于文艺创作来说,题材十分重要。题材是载体,文艺家对现实社会与历史的看法,他的政治观点乃至审美观点都是通过一定的题材来表现的。但是,题材是有大小之分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生活、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家庭琐事、儿女情长,这样两类不同的题材,前者能比较深入地揭示时代与历史的本质,后者虽然也有它的思想意义,但它的价值显然难以与前一类题材的价值相提并论。因此,我们提倡文艺家创作表现重大题材的作品。但是,社会现实生活与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作家的生活经历、驾驭题材的能力又是多不相同的,读者的审美的需要也是各种多样的,因此文艺创作的题材又需要多样化。
1966年到1967年,由于国家领导人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此我们现在称这个历史阶段为“十年浩劫”。其时间跨度之长,卷入的人数之众,受迫害的干部、群众、知识分子之多,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灾难之深重,确确实实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文学大师巴金生前一再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谆谆告戒我们必须牢记“文革”的惨痛教训,防止“文革”这样的惨剧重演。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年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卢新华发表短篇小说《伤痕》,形象地控诉了“文革”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伤痕。三十多年来,又有不少作家以“十年浩劫”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各种样式的作品,形象地表现了“文革”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但是,比起“十年浩劫”的严重危害来,最近三十多年来这方面题材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表现那个时代的广度,反思历史的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
史荣东先生青年时代经历了“文革”的全过程,他非常熟悉那段历史,并对这段历史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对表现那段历史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很早就开始搜集材料,决心通过小说这一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来反映与表现这段历史。早在1994年,他就着手创作这部以“文革”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历时一年半才写成。 荣东坚持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坚持忠于历史,在小说《爱,被春寒碾碎》中,叙写了“文革”前1966年初春的社会主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以及“文革”初期中央发表“五·六通知”、“十六条”、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首次在北京天安门楼接见红卫,红卫兵南下上海煽风点火,造反派批斗“老资派”,工厂刮经济风,安亭事件,1967年2月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夺中共市委的权、上海人民公社与上海市委会成立等“文革”中的一系列大事,从而展示了“文革”那个动荡年代的时代特征,也使这部小说成了反映那个动荡年代时代风貌的巨幅画卷。 小说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社会与时代的本质。荣东在《爱,被春寒碾碎》中精心塑造了复员军人肖锋、戏曲学院表演系66届女学生方茹的形象,随着小说情节的逐步展开,肖锋、方茹独特、鲜明的个性也逐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四清运动”初期,肖锋担任施工二队“四清”工作队分队长,与到基层锻炼参加“四清运动”的大学生方茹相识,相知,相恋。曾经发展、组织反动组织的刘田山害怕自己问题败露,偷拍了肖锋、方茹热恋相吻的照片,造谣,污蔑肖锋生活腐化,导致肖锋调离工作队,方茹调回学校。在施工二队、戏曲学院、运输场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肖锋的工作认真负责,老练成熟,肯思考与方茹的热情大方,大胆泼辣,炽热真诚的个性越来越鲜明,人物形象也越来越立体化,越来越丰富。小说过肖锋、方茹纯洁无瑕的爱被摧残、被扼杀,形象地控诉了“文革”极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对真、善、美,对美好人性的摧残与扼杀,有力地揭示了极左的思想政治路线的严重危害。 荣东在这部小说中精心结撰故事,既有具体全书的,方茹的父亲,老一辈革命文艺家方志成遭批斗,扫地出门,甚至被关押;有部份章节的,一心为百姓的工作队党委书记黄志华同样惨遭批斗;肖锋的表弟,县黄梅剧团编剧白中奎仅仅因为看不惯造反派,组织一批人保县委书记,就遭造反派毒打而亡命他乡,这些都是“文革”极左路线对革命文艺家、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造成的严重危害。就是一些造反派,砸死了一只死猫,就被污蔑为对领袖有刻骨仇恨而横遭批斗;舒海因为喝醉了酒,不慎摔断了“宝像”而被关进公安局,只是后来因为由“工总司”头头通过市革委会向主管公安局的负责人打呼才得以释放。此外,舒海、曲茹、方志成的女婿王彬、阮敬之、大女儿方芸、二女儿方菁,市革委会写作班的于林等等,这批人扭曲了的心灵,读者只要细致地加以分折,自然就会明白,都是“十年浩劫”期间极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对他们造成的严危害。荣东这部《爱,被春寒碾碎》对广大读者了解与认识我国当代这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训,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荣东《爱,被舂寒碾碎》不但情节曲折紧张,合情合理,扣人心弦,塑造了肖锋、方茹、方志成、黄志华、刘干以及刘田山、舒海、曲茹等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生动活泼,简洁明净,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荣东三十年来在文学园地里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各种文体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深信,荣东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文学创作方面,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潘 颂 德 2009年9月24日写于上海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教授、上海文学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上海鲁迅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写作学会理事。) 三《爱,被春寒辗碎》后记: 《爱,被春寒碾碎》是一九九四年六月着手写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约20多万字,化了一年半时间。这部小说是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虚构小说,虽然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都是虚构的,然而,都带有当时深刻的历史烙印。作者力图通过这部长篇小说全面反映“文革”全貌,全景式地向读者叙述那个特殊年代。不管有人说“文革”是十年浩劫,是“中国当代最为灰暗的时代”,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反贪人民运动”,“是中国最强烈的防止政权锐变运动”,这些都不是本人在《爱,被春寒碾碎》中所论述的问题,“文革”的性质或许后人会有所论证。 《爱,被春寒辗碎》不仅反映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与“文革”初期的一些历史状况,它是“文革”的序幕,作者把它写进去是为了便于对“文革”掀起的了解,而“五·一六”通知开始,以而展开了“文革”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作者力图在小说中使每个人物特征,每件事件,都有着那个时期个性与特色,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各现风貌。 从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九四年已有30年的历史沉淀,所以才动笔创作俱有历史性的小说《爱,被春寒碾碎》。这四十多年来,我对《爱,被春寒碾碎》基本观点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虽然在出版前又作了一些修改。这些年来我出版了散文集《情风》、《荷塘晨色》,诗文集〈跋涉的印象〉,以及《史荣东剧作选》、《南冠剑》等100多万字文学作品,然而,唯独《爱,被春寒碾碎》行旅艰难,夙愿难现。为什么呢?出版杜编审先是说,“文革”是个敏感题材,“文革”中人还在,容易触动某些人神精,所以不能采用。后来商品大潮来了,编审又说,现在出版商品化了,编辑实行责任承包,万一亏了是担负不起责任的。一个退休只拿1000多元一月养老金的人,如果自费出版少说要好几万,这连做梦也不敢做的事,只好作罢。 “文化大革命”是“史无前例”的政治、文化大变革,它的“史无前例” 表现为: 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从人数广度、领域深度,波及范围之大,是前无古人,或老说是后无来者的“壮举”。 二、“文化大革命”是在最高领导者号召向自己统制下的各级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工厂农村、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发动自下而上的层层夺权,让一些人在一夜之间成了风云人物,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三、“文化大革命”是在崇拜领袖人物不断升温中进行的,随着群众激情迸发,个人崇拜达了登峰造级的程度,使领袖由人变成了神,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共和社会中历代最高统制者是无法比肩的。 四、“文化大革命”造成影响也是极其重大的,也可说是触目心惊的。“文革”不但使经济停滞、人民贫困,传统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遭受到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人斗人其患无穷。对领导者、文化人、工人、农民、学生,尤其是基本群众造成伤害,是几代人难忘的。 综合上述几点,我认为,“文革”是一段不可抹杀的历史,也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它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缠绕了我几十个春、夏、秋、冬,于是,我拿起了手中秃笔,抒写当年的凤雷了。由于自己见识短浅,井底之蛙观天,对“文化大革命”了解与思索可能盲人摸象——只知一角而已。 弹指之间,40多年已过,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前往采风,三十九年之景又涌现眼前:那是1966年8月6日晚上,我与同事到复旦大学看人字报,校内灯火通明,大幅标语、漫画、大字报铺天盖地,尤其是一张漫画使人触目心——漫画中一位女教师袒胸露臂,剑拔弩张,毗目狰狞,令人目不忍睹!几十年过去了,然而,那张漫画却触目难忘,一时心血来潮,作《望海潮·百年复旦》以纪: 梦回当日, 惊心刻目, 熊熊战火狼烽。 标语遮天, 漫画铺地, 激昂声讨挑灯, 欲搅九天崩! 吾非汝学子, 结舌目瞠, 挥泪吞声。 问东风黑白谁评?
阴霾扫去清澄, 涌人才辈出, 赤县多情。 挽袖摘星, 牵山揽海, 风流缚得苍鹰。 玉宇百年惊! 忭跃映霞灿, 花艳纷争。 校庆谁人说老? 英发御鲲鹏!
刘希平文友以前同在交运集团公司工作,然而,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隔几十里。希平他爱书成癖,几十年如一日。插队回沪时他肩上背的一摞摞文学、历史书籍。据他说,他记的读书心得笔记不下百本,爱书、买书、读书、藏书是他的至爱。我在1997年曾送他一本散文集《情风》,十几年已过了,我对于赠书之事早己忘怀,谁知希平去年从潘颂德教授那里打听到我的新住扯,带着翻旧了还缺了首页的《情风》找上门来。他说:“是《情风》写得情感真挚,给他留下难以抹去的影响,因此使他忘不了我。”这使我非常惊讶,想不到还有人把拙作当回事。这次又感谢他对《爱,被春寒碾碎》作了校对,他在校对中提出很多非常有见解的看法,使拙作去芜存菁。
潘颂德老师是位对人真挚而热忱的人,他殚心为文学事业,愿当开荒牛。他家经常高朋满座,讨论文学、诗歌,潘老师总是热心地拿出家中最好东西,招待客人。潘老师对我帮助多多,启迪多多。,诗文集《跋涉的印象》经他推荐入编《2001年上海文化年鉴》。又是他,推荐了散文集《荷塘晨色》,入编《2008年上海年鉴》与《2008年上海文化年鉴》。剧作选《南冠剑》作为诗剧,他推荐入选《2009年上海年鉴》与〈2009年上海文化车鉴〉。这次,更感谢他在百忙中为《爱,被春寒辗碎》作序。潘老师是位认真的人,他在作序中对拙作进行逐字、逐句地推敲与修改,这无疑给本书增光添彩,也给我在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动力。潘老师对此书作了很高的评价,我知道,这对我是鞭策与鼓舞,我将以此为动力去攀文学新的高峰。 2010年4月《爱,被春寒辗碎》已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然而,总觉得十几前写的《爱,被春寒辗碎》有些不足,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于是,用了半年多时间,重新打印、修改与补充,同时也加进了章节中小标题。 总之,“文革”是中国几千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我在想,直面写“文革”,我是不是吃螃蟹第一人者?不当之处,企盼读者惠正。 史 荣 东 2010年1月于苦行斋 四、关于《爱,被春寒辗碎》创作: 我在游闸北公园记《风雷涤荡铸风云》中,谈了《爱,被春寒辗碎》创作体 会:
……我面对着烈士塑像,眼前出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风云。1965年 秋,我被派进了上海市委驻上海机械施公司工作队工作。先在分队为队员,我打着背包到施工队和工人们同住、同吃、同劳动。当时,我激昂慷慨写下了《忆江南•参加社教》: 春风乍,枯柳吐新黄。 又打背包熔炉去,语录身佩整行装。 白鹤镇骄阳。 夕阳艳,巴杆倚天扬。 标语横空人酣畅,解包揩汗拜师忙。 初学建筑行! 后来,由于负责档案材料人出国,我被调到材料组工作。由于机施公司离市区较远,加上工作十分繁忙,不少队员住在公司,只有在节假日才回家。后来,随着“文革”开展,工作队“四清”工作渐渐地停止。我与同事在下班后,到离公司不远处闸北公园散逛,大家谈论时势,谈论“文革”走向,谈论对党和国家前途的担忧。到了1966年8月,上海“文革”热火朝天,我与同事老蔡乘车到康平路市委机关前看大批判,到九江路看大辩论,到复旦大学看大字报,到人民广场看造反队被砸,这些为我后来创作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集累了大量材料。我有幸的不是经历了“文革”,而是有幸地记录史无前例的“文革”历史场面,并栩栩如生反映了“文革”的风貌。 经过近三十年的沉淀,我于一九九四年六月,着手写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化了一年半时间。我在后记中说:“这部小说是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虚构小说,虽然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都是虚构的,然而,都带有当时深刻的历史烙印。作者力图通过这部长篇小说全面反映‘文革’全貌,全景式地向读者叙述那个特殊年代。” 2010年4月,我的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经过修改与补充,我的电子版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35万多字)由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出版,仅一周就有4000多人点击。阅读华语文学网上作品要付费的,能得这么多读者关注,使我感动。为了答谢读者,我就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人物塑造,谈一些体会和心得: 小说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社会与时代的本质,我的笔下人物,分以下几种类型: 揉合型人物: 小说主人公肖锋是揉合型人物,在肖锋人物中,引用我了写的一些诗词,他的经历与我有些相似,所以,他有我的影子,但不是我。肖锋的形象有我的同事,而更多的是反映那个时代青年形象。其中肖锋的辩才与豁达,却取之当时工作队副队长钱振东同志。钱振东是交运局人事处处长,他在枪林弹雨中被子弹打掉一只眼睛,平时戴着墨镜,穿着尼制服,锐气逼人。他作起报告来生动泼辣,幽默动人,像块磁石吸住每个人的心跳,那怕落了一根针都能听到“晃当”有声。“文革”中,他受到了冲击,有一次我开车到土山湾车队,在上厕所时碰上了他,他没有当年威风,墨镜没有了,露出独只眼有些疹人,穿着又破又脏的工作服,低头扫着厕所。我问:“钱处长,‘文革’关过得好吗?” 钱处长哈哈一笑:“我把一只眼交给了我的事业,差一点连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文革’嘛,只这不过重新锻造而已!” 肖锋勤奋好学、博学古今;有理想追求,事业心強;老练稳重,善于分析;嫉恶如仇,勇于向邪恶亮剑。他对于爱情既有炽热如火一面,又有冷静退却一面,尤其是在风雷涤荡中,他认为爱一个人,不是拥有,而是设身处地为所爱的人作想,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 方茹有我的同事的影子,而更多的是那个时代艺术青年缩影。她出身于艺术世家,对表演艺术有着美丽憧憬,孜孜不倦地追术。她美丽漂亮,热情单纯,对爱情热情奔放,大胆泼辣,炽热真诚。她对爱情矢志不渝,甚至不惜为爱甘当扑火飞蛾,涅槃成飞天的凤凰。 原貌型人物: 小说中老干部李干,是“文革”前上海市副市长李干成的原型(他是当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之父)。当时,他兼市委驻建工局“四清”分团团长,曾到机施公司检查“四淸”工作,我见过他几次,但从来没有讲过话。在“文革”中,李干成被关押在运输场,我参加过他的批斗会,在《爱,被春寒碾碎》中,我真实地反映当时场景。 驻机施公司工作队党委书记黄志华,原是城建局党委书记,据说他与彭冲一起参加革命。他对“文革”陷入了很不理解、很不认识、很不得力之中,陷在犹豫彷徨沉潭之中了。肖锋的表弟白中奎,仅仅因为看不惯造反派,组织一批人保县委书记,就遭造反派毒打而亡命他乡。 邹锦万也是原型人物,他被工人称为“白鼻子”(即特务),他平时把工人发的牢骚,讲的怪话收集在他的小本子上,由原来的扫场地工人,因他专向领导打小报告而步步高升。他当上保卫干事以后就抖了起来,一付十足的官腔,一付十足的盛气凌人样子。平时,嘴上叼着烟,白眼珠上翻,跷着二郎腿,浑身像“打摆子”抖动,拉着又长、又慢、又尖的苏北话官腔,一开口使人毛发悚然。因而,工人们对他最痛恨,受到冲击最大。以上人物只是名字改动,事情基本保持原貌。 虚构型人物: 曲茹、舒海、刘田山、钱鑫鑫、翟元瑞等都是虚构人物,他们在“文革”前都是受压,所以他们想变。他们对老干部发泄着报复的心态,夺权后狂喜与恣肆狂为。 许志強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是“变色龙”,他翻手覆云,复手为雨,是个中山狼的风派人物。毛大仁也是另一种风派人物,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让救命恩人蒙冤深海,让肖锋为造反派祭旗。 方志成是位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他在逆境中,恪守高尚的品德,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操。 方志成的女婿王彬、阮敬之、大女儿方芸、二女儿方菁,于林等人,虽说是虚构,但每个人,无不打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在那个时代这样人物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他们的人性被功利严重地扭曲了。 2014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