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诗歌展示栏 → 当前帖子
 
题目:费碟:静水禅心学苑曲,红云细雨魔都歌 回复: 0 浏览: 2115
^_^!
表情: 作者:fd^ 时间 2016-1-23 23:12:40 序号:7432
 
  静水禅心学苑曲,红云细雨魔都歌

——简评《静水无声涓涓流》

费碟/文

去年文汇出版社出了由王亚岗、朱金晨主编的第二套长三角文丛,其中有一本朱静红的《静水无声涓涓流》,我因有一次参加浦东诗社的活动,初次认识了朱静红,后来在顾村的诗歌朗诵会上,初次听到她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也因而得到了她的散文作品。读了她的作品,想起严志明说她的散文“轻灵流畅、文笔清新、有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饱含着她那坦然、自信、刚毅的性格”,诚然,这些文笔与个性融合的特征,从书里处处可见,而我读后的感觉,似乎对真实的个性更加偏爱,或许正是这样,使我马不停蹄地读完这本近二十万字的散文集,于是有点感慨,也就随心写了几句:凡尘独奏向银河,气爽花开享露泽,静水禅心学苑曲,红云细雨魔都歌。

从全书看,她写的是平凡人的所见所闻,真实性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体现,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感受,让人触摸得到,同时,她又评书论说,思索性在诗情画意中悠然阐述,一种激扬文字的青春活力,让人犹如直面交流,坦荡随和,从内容和书写的对象看,可以说散,散得洋洋洒洒,而你再细细品味,你或许可以发现形散神不散,一路洒下的花,至多是花型不一,而韵味与香型所表达的神性还是一致的,那就是静中有禅意,雨中听城歌,可能是老师的职业关系,时不时流露出学人文雅的气息,让我感受到散文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自在的云霞舒卷能力,处处彰显着作者的个性特征和丰富情感。
首先是静和禅,时时扣动读者的心弦。

像书中有二辑《云水禅心》和《岁月静好》几乎篇篇都能感受到静和禅的背景,而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主题,比如《眉间心上,静水流年》,题记里有一段文字“是谁的轮回,用前生来世的守望,换得相见一笑的懂得,静水无声的流淌里,灌溉了彼岸娇艳,刹那花开?”,估计不展开也大概知道抒发什么情怀了,而接着的一篇是《又见清明》说的是对奶奶的感念,其中的开场描绘中,这样写道“…阳光是那样灿烂地迷离着,路两旁的冬青木、金桂、银桂、冷杉都泛着春的新绿,投以抚摸的目光一丝温柔的回望。”这又是一种爱的情怀的抒发。接着一篇《若,有你倾听》“很多次,对着空白的显示屏,发怔,呆呆地坐于电脑前,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一切都是虚妄…一直渴望安静着,渴望一份淡定的坦然,渴望内心可以波澜不惊,不管庭前花开花落,不管抬头云卷云舒。”再接下来的一篇又一篇,都能感受到这种看似静谧而心若禅状的境地,正如作者所说的“知道那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向往,一种执著”这种禅状,不仅表现在用诗性的语言,若隐若现地勾画一种追求和向往,更是用善纯的性情,展现一种境界和执著。

而另一个特色就是每篇都有诗情的笔调和学院般的气息,既增添了全书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情趣,读来使人轻松愉悦;又增加了散文的知识含量和阅读的广度深度。

就前面引用的文字里,不难看出那些排比、夸张、拟人化的诗艺手法和诗境造化,诗情画意成了自然而然的书写习惯,像“风是冷冽的,天是寂寞的,路是泥泞的,满心焦灼地赶路,握了一手湿湿的悲叹”的诗句随处可见。而学院般的气息也是随处可见,从《学车记》里,可以读到她的学习方式和偷闲阅读的习惯,从《几多苦难,几多勇气》里,可以读到她和学生间的情谊和校园的书香气息,而从《晴雯之死真是袭人之罪吗?——晴雯悲剧命运之浅见》里,仿佛又是一个学者,对红学的深刻思考和对其中人物命运的远程解析,再从《人生相对择其善——读‘改变一生的21个相对论》里,看到了她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读书态度的反向思辨,这里无需一一因式分解,读者阅读中,自然领会得到其中的意味和情趣,不仅可以感受到一种高雅多彩的人文情调,还可以领受到一种学习氛围和思考方法。

其三,行文用笔的另一特色,就是在舒展一种云团般的飘逸情怀中,不仅展露了诗性的表现力,还兼备了一股细雨般的刻画能力,从而感染人影响人。在对所见所闻的人物或物态描述时,粗细相宜,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随便翻开,就拿《一路平安》来说,描写狗的一段是这样写的:“那条狗像一个雪球一样从车轮旁滚出来,而后低声凄厉地叫了几声往回飞奔,那叫声里似乎带有万分的惊恐,劫后余生后似乎已没有了狂吠的力气,竟然毫无损伤,连腿也不曾瘸,只是浑身的毛发凌乱了一点…”,而描写车主的一段呢?看:“…车主从车里下来,一件猩红的T恤,剃着只留一丁点发根的板刷头,远远望过去像是光光的脑袋…”这里的细节描写,远近神形兼有,“只留一丁点发根”这是近写,而远写就成了“像是光光的脑袋”,描绘狗的形态“从车轮旁滚出来”而狗的神态呢?“低声凄厉地”“似乎带有万分的惊恐”这些细腻的刻画中,无意间地流露出了自己的爱憎喜恶,这里用的“猩红的”三个字,让人有一种条件反射般地感觉到这个“车主”的冷酷血腥,这种情绪也自然而然地输入给了读者,流淌到读者的血管里。

其四,真真切切地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纯真的魔都民情,质朴的市民习俗,字里行间依稀透着海滨城市的市民情调,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民情民风和社会特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从《学车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负责而清正的教练,尽管上海有各种各样的教练,但再怎么差,希望学员认真学、好好练的、还是一致恪守的基本素质,文章中的教练,是个好教练,我也想到了我们学车时的情景,总会生发许多有趣的联想;文中还通过“我”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巧妙地倒出了市民的部分生活情节;通过《触手芳华》我们看到了一个上海售报亭的女主人,是如何的淳朴善良谦和,对一个想避避风雨的读者是如何的关爱和善解人意的;我们再看看《最初的梦想》,其中有一段:“送儿子上兴趣班的路上要经过一所高中,正好设为考点。平日里热闹非凡,拥堵不堪的马路,今日变得如此寂静,才想起今天是进入高考的第一天。路又被封起来,两端都用黄色警示牌树立着,还有禁令:大型车辆请绕道而行,进入考区不得鸣号。校门口的路两边停满了送考的小车,很多的家长翘首张望着…”这些情景,我们一点不陌生,从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对未来的梦想和对下一代的厚爱,也折射出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期盼。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像《人间烟火色》、《坐看云起时》、《慢慢雪舞,素素我心》、《放你在心上》等等,等等。通过这些客观的描述,我们感受到上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是一个魔都底层百姓和社会现象的缩影,展现了上海今天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特征。

在今天看,朱静红用散文笔墨所呈现的现状,细腻而客观,文笔流畅而倾注真情实感,到明天看可能就是一段坊间历史的旁证,为未来佐证当今上海社会的风土人情提供了部分印记,可以成为民间历史资料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她的这本散文集,具有静、禅、细的三大特点,包含着二个韵味,一是教师学者味,二是都市民风味,这部《静水无声涓涓流》散文集,是一部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真实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简明读本。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