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形得似 遗形取神 ---------潘大明水墨人物画艺术探魅 储有明/文
新闻界是藏龙卧虎之所。艺术大师黄宾虹早年在上海的一段新闻从业生涯,不仅是其漫长艺术人生中的一段轨迹,一支插曲,也是其从记者到画家实现华丽转身的新起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潘大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部担承采编工作,涵盖的条线包括美术,文博。每逢上海美术界有重大活动,总能看到潘大明那忙碌的身影。进入新世纪以来,潘大明成为国内文化传播界的一名杰出的大型活动组织者和策划人,连续五届担任“环球国际模特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他参与选拔和评定的佳丽,有的今天已成为国际一线名模。 潘大明自小有个“画家梦”,即使在繁忙的记者生涯中,也不忘向熟识的画家时时请益;并忙中偷闲,利用休息日舖笺挥毫,泼墨写意。从事文化传播工作以来,潘大明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自兹,他作画更勤。 传统水墨画讲究笔墨,要求画家具有经过长期历练的笔墨功底。而出身书香门第的潘大明,自幼恪遵严父庭训,日日临池不辍,自“二王”以迄“颜柳欧禇”,涉猎的名帖不下数十种。而依据水墨画与书法之间存在着“书画同源”的古训,毫无疑问,临池使潘大明具备了较为札实的笔墨功底。至于绘画的造型能力,早在小学时代,一次因缘际会,他有幸成为区少年宫素描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而素描,早已是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和西洋画学员必须接受的基本功训练。传统水墨画正是通过融入书法的笔墨技艺,以笔墨表达笔意,沟通情与境,把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绾合起来,从而大大增强造型抒情的艺术效果,精炼而蕴藉地表达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画家的丰富想象力。 潘大明的水墨人物画,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技艺,以书法入画,力图从水墨画传统中发掘出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笔墨遗产。他远绍南宋梁楷的减笔人物画,除人物的颜面部以细笔勾出轮廓外,其它如衣褶等皆用阔笔横扫。每一笔,既有酣畅的墨色,又有淋漓的水份;率尔涂抹而不失之粗,信笔挥洒而不失之野;在纵肆狂放中,充盈着笔情墨趣。在笔情与墨韵的律动中,苍茫的历史感仿佛从画面上喷涌出来,把观看其绘画作品的人笼罩在一个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时空中,这是画家诗人气质与学者修养对笔墨所产生的影响。 在水墨人物画中,笔墨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基本艺术手段,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表达情感的符号作用。他笔下的李白,撷取其好酒,豪放不羁,孤傲任性,不随波逐流的一面,把“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戏剧场面,高度概括却又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画面中的李白,醉态可掬,人物造型不受长期以来固有思维的拘束,与历代画家如出一辙的程式化形象迥异其趣,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而满地狼藉的空酒器,更是形象地烘托出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至于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醉态,他笔下的东晋名士刘伶,就与李白迥异其趣。潘大明娴熟的笔墨技艺,使他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地从人物的秉性出发,通过不同的笔墨技巧,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 潘大明的水墨人物画,取材于历史人物,如屈原,陶潜,李白以及竹林七贤,扬州八怪等,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英人物。从创作之立意,到画面之构成;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笔墨技巧的锤炼,无不渗透着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层智慧。他还善于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以半虚半实的画面来突出主题:实处气势不凡;虚处更得“意在象外”之趣。他笔下的陶渊明,古貌奇姿,不求形似求其神;以简洁明快的造型手法,寥寥几笔便十分成功地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画面背景的安排,从细节上反映了画家的深思熟虑和匠心独运;通过菊与竹篱的映衬,以菊之洁净,隐喻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以及“悠然”人生的谐世哲学;表现了一位世外高人的真实情怀。而潘大明正是试图通过水墨人物画来适度解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系列哲学命题的。 潘大明的水墨人物画,追求不似之似的意象表现。他善于通过以意造象的表现技巧,即把画家的主观意会,通过学识修养的积淀与审美趣味的追求,反映于作品的物象之中;把画家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他善于超越形象之外去表现人物的情感,气质,意志;在艺术处理上舍弃纯客观的摹拟和再现,而致力于表现画家主观意绪和对象内在生命意象的显现。他笔下的人物,以意趣为宗,追求一种“不似之似”的“化境”。为了使作为载体的人物形象能尽可能地容纳画家的主观寓意,从“似”向“不似”过渡,潘大明在落笔纷披之际,会对人物形象进行一番提炼,取舍,夸张与变形,强化其主要特征,弱化其非本质的枝叶末节,达到“遗形取神”的艺术境界。潘大明的水墨人物画,追求”意溢于形”的形,善于通过遗形取神来处理好形似与神似的关系,这是其文人气质和气慨的流露及彰显。 潘大明是从新闻领域进入美术领域的。长期的新闻从业生涯,使他的艺术视野更为开阔。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及对传统文化,传统文人的深层次理解,在当今水墨人物画艺术的探索道路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图式;他通过诗性的绘画语汇,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生存价值的体悟。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审美,而是蕴蓄着当代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精神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