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老上海的“红帮裁缝” 回复: 0 浏览: 1927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17-8-3 20:18:14 序号:7691
 
  老上海的“红帮裁缝”

撰文/储有明

最近,关于老字号和工匠精神的话题又受到关注。说起工匠精神,不能不提到老上海的“红帮裁缝”;而要厘清“红帮裁缝”的来龙去脉,必须上溯到上海滩的开埠之初。

上海开埠于1843年;开埠之初,上海只有专做中式服装的苏广成衣铺。随着外商沙船邮轮来沪的日渐增多,黄浦江沿岸一带就有不少中式裁缝上船为洋人和西崽修补洋服;并在拆洗和修补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洋服的缝制技术。当时,把这些拎了包裹和缝纫器具到外轮上兜接加工洋服生意的缝纫工,称作“拎包裁缝”或“落河师傅”。

由于加工洋服的收入十分可观,日积月累,拎包师傅们便攒下钱来,先后在北四川路及黄浦江沿岸一带的商号店肆内赁屋,经营起洋服店来。由于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仍以穿中式服装为主,因此为了区别起见,便把专做绸缎类中装的苏广成衣铺称作“本帮裁缝”;把专为洋人(当时称“红毛番鬼”,因为在大清臣民看来,番鬼的身上长满了红毛。)缝制洋服的称作“红帮裁缝”;此外,还有专做布类服装的“大帮裁缝”;统称“三帮”。又由于洋服店是宁波商帮长期经营和陇断的传统行业,因此“红帮裁缝”中又以“奉帮裁缝”人数最众、技术最高、势力最大。

南京路上最早出现的具一定规模的洋服店,是1910年由奉化江口镇人王财运开设在西藏路拐角处(即今市百一店现址)的“荣昌祥呢绒洋服店”,当时拥有八开间街面楼房。铺面经营零剪呢绒和定制加工西服;二楼经营批发业务,内设工场;共有从业人员近百人,全部资产达十万银圆之钜。

王财运的父亲王滨谟原系中式裁缝,后东渡日本学习洋服制作技艺。王财运子承父业,他的门生也都是家乡子侄晚辈;后来这些门生又各自自立门户,如王才兴、王和兴昆仲开设的“王兴昌”,王辅庆开设的“王顺泰”,王亷芳开设的“裕昌祥”,王丰富、王丰来开设的“王荣康”,王士东开设的“汇利”等洋服店。当时业界把这六家开设在南京路上的洋服店称为:“南六大户”。据当时出版的一本《甬光》初集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奉帮在沪上开设的洋服店多达九十余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上海人穿西服的越来越多,西服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激烈,使西服的缝制质量相应提高。当时南京路上各大西服店定制的西服,原料高档,款式新颕,做工精细,工价也比较高;做一件西服往往要七工人工,行内称:“七工师傅”;其它如北四川路上的西服店只花五工人工,被称为:“五工师傅”。顾客来店定制西服,先对其体型仔细观察,准确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缝制过程中,先反复在模型上试样,再让顾客三次来店试样,对不足之处反复修正,直到完全适体为止。经过精心缝制,“红帮裁缝”制作的西服无一不平、直、挺,成为独树一帜的海派西服。

(西服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