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 从”交际博士”说到”海派”上海人 回复: 0 浏览: 2920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18-5-22 19:14:26 序号:7772
 
  从”交际博士”说到”海派”上海人

储有明/文

记得蒋星煜先生曾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撰文,谈及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交际博士”黄警顽。这位在商务印书馆位于福州路总店门售部的普通书店伙计,竟因善于交际而成为当年十里洋场炙手可热的知名人士。出版界前辈胡愈之对黄警顽有这样的评价:“黄警顽……是商务印书馆最特别的一个人,别的书店没有这样的人……办出版社首先是搞好作者的关系,同时要为读者服务。商务印书馆的人懂得这个道理。”黄警顽是20世纪30年代誉满上海和东南亚侨界的“交际博士”。所谓“交际博士”,翻译成今天流行的语言就是“公关专家”;他是我国书界第一位获得特殊成就的公关专家。

家父生于1900年,年轻时喜欢购书藏书,因买书淘书而与黄警顽有过交往;谈到他时,家父总会感慨系之地说:“迪格人蛮‘海派’格“。大约六十年前,几位老上海在一起,谈起某人蛮“海派”格;这位被谈及的人大致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第一,打扮入时,穿着讲究,注意仪表,风度翩翩;第二,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广交朋友,其中不乏女性朋友;第三,出手大方,喜欢请客,上海人所谓的“手面度(大);第四,人才出众,在艺文方面有一技之长,有的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会唱很有韵味的京戏,有的会画几笔兰竹,且无一例外地都会跳很标准的国标舞。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约八九岁时,常听家中几位当时才20岁出头的小阿姨、小姑姑们谈起一位远房的男性亲戚,说:“迪格人老‘海派’格!”综合她们谈话的内容,我大致得出这样的印象:这位老“海派”格亲戚毕业于教会大学“圣乔斯”,会说流利的英语,风度翩翩,人品出众,当时尽管已三十出头,却尚未婚娶;时在本市的一家大型棉纺私企担任人事厂长,属资方代理人,收入颇丰。依今天的眼光看来,他毫无疑问地应当归入“金领”和“白富美”一类的。从几位小阿姨、小姑姑们议论他时那种又歆羡、又不屑于为伍的复杂表情中,我隐隐感到此人或许正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从而也使我产生亟盼一见这位老“海派”格亲戚的念头。

1956年我虚龄十岁生日,家父大宴宾客,这位老“海派”格亲戚终于露面;其妆容和模样,竟与当时影院热映的国产片《羊城暗哨》中冯喆饰演的角色十分相像。他还带来了一位同样装束入时、同样尚未婚嫁的年轻女郎,其仪态、气质,也仿佛刚从银幕上走下来的当红影星孙景璐。席间,两人先是对唱了一段京戏《武家坡》,席散后又分别与其他男女宾客在客厅里翩翩起舞;最后两人竟还在家父的书房里当众铺笺挥毫,合作了一幅《兰竹图》,引来一片掌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阅读周而复创作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觉得其笔下的工商联秘书长冯永祥,与我那位老“海派”格亲戚倒有几分相像。我生于上海,且在上海生活了六十多年,每天都接触上海人,但这种老“海派”格上海人,后来却见得不多。

最后,话还得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交际博士”黄警顽。1966年“文革”乱起,我家在“红卫兵”上门抄家前先自行“破四旧”。我在家父所收藏的一册商务版的皮面精装书中,发现一帧“交际博士黄警顽”的名片,为直排繁体字,其长,宽都比现今通行的名片要大,卡片纸质在光照下会泛起纹样的粼光。为免罹祸,我毫不迟疑地当即将之销毁。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