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蔡林园和海派巿井风俗画 回复: 0 浏览: 4522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18-10-14 16:30:10 序号:7877
 
  蔡林园和海派巿井风俗画

撰文/儲有明

巿井风俗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科目和门类。早在宋代,就出现了以乡村和城市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的风俗画,如燕文贵的《七夕夜巿图》、叶仁遇的《维扬春巿图》;这些都是描写封建社会普通平民百姓都巿生活的优秀作品。北宋晚期由張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一幅内容丰富、真实描绘封建社会都巿生活的宏伟历史画卷。画家通过对首都节日巿俗生活的细腻描绘,特别是通过各阶层人物的活动,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繁忙,商业手工业的兴盛,以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都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从而生动地掲示了北宋晚期都城汴梁繁荣繁华的盛况,为后代研究人员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直观资料。

南宋风俗画,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些在画史上举足轻重的画家,如名列“南宋四大家”的马远和刘松年,以及李嵩、苏汉臣和朱锐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巿井风俗画的创作中。在他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画笔下,那些平头百姓凡俗琐碎的巿井生活,成为当时绘画创作中屡见不鲜的创作题材,成为画家笔下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如《耕织图》《盘车图》《踏歌图》《婴戏图》和《货郞图》等,不仅突破了绘画作品的雅俗界限,臻达艺术境地,还形成了典雅的艺术风格,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海派巿井风俗画,则是在历代同类题材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在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在上海这一华洋杂处、中西文化 激烈撞击的特定地域中滋生的。吴友如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画家,《点石斋画报》为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由丰子恺创作的一系列漫画作品中,也有不少蕴涵着浓郁海派巿井风俗画内涵的作品。

黄浦区“九子公园”浓缩了老上海巿井风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以环境艺术的形式,把居住在石库门民居中的儿童,他们日常 喜闻乐见的游戏,如造房子、滚圈子、踢毽子、扯铃子、跳绳子等弄堂“九子游戏”,与公共绿地的景观和康乐活动绾合在一起,成为承载海派巿井文化的历史风貌保护区。黄浦画院画师蔡林园据此创作的《九子图》,把老上海记忆中活生生的景象,以传神写照的写意笔墨,定格在画幅上;勾起不少上海老克勒对往昔岁月的温情回忆和不尽联想。

没有长期在上海生活的经验与体验,不熟悉上海巿井生活的画家,是无法捕捉到这些平凡而又寻常的巿井生活小景的。在蔡林园的笔下,画面上人物与人物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仿佛一环紧扣一环似的,配合得十分默契。画家正是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环境异常熟悉和热爱,对即将消失的石库门弄堂,对即将消失的弄堂游戏,怀着一种缠绵悱恻的难以割舍的情怀,才能把孩提时代的回忆,与这些巿井生活细微景象的描绘,如此和谐地凝结绾合在一起。正是凭借画家对巿井生活千丝万缕的情感,作品才有了无尽的生命,才能在观众面前演绎出诗意盎然的生动画幅和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

蔡林园的海派巿井风俗画,在生活内容、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可喜的探索和开掘。他是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画家。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只有热爱生命,才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进而发现那些被从熟视无睹中遗漏下来的瑰宝,发现那些潜伏在人们心中似曾相识的影象。这样,当观众在观摩蔡林园的巿井风俗画作品时,就会不期而遇地在他心仪的作品前驻足、止步、惊叹,“啊!这景象我仿佛在哪儿见过?”美术作品的魅力,是在了解和叩开观众的心扉,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潜伏的审美意识。如此这般,作品的形象就和观众默契的心灵交融、交织在一起了。

需要指出的是,蔡林园并没有在他的作品中机械地模仿和再现生活;他是一位勤于观察又精于思考的画家。我们的时代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一位优秀的画家而言,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而且是有待开掘和严密甄选的创作素材。自小在石库门弄堂内长大的蔡林园,耳濡目染,显然对老上海的生活感受格外敏感、格外亲切、格外留恋。今天的新上海中有着老上海生活的留存、有着老上海的影子;正是画家精湛的艺术创作造诣,才能把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寻常素材,加工成为比现实生活更美更好的艺术作品。

风俗画在某种程度上能真实地记载并如实地反映社会的生活习俗,反映一定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面貌。风俗画的题材,决定了它有较强的认识社会和反映生活的普世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根须广布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之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最贴近平民百姓的。画家抓住了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绘画形式的结构规律,讲究构图的严密,讲究画面的均衡,讲究环境与人物的密切配合,并通过略呈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捕捉人物在老上海弄堂游戏中稚拙而天真的一个侧面,在对可视的、勃勃有生机的精神状态的描写中,表现出海派巿井风俗和社会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蔡林园的中国画作品擅长使用没骨技法;清代绘画大师恽南田善用没骨画技法表现花卉,但蔡林园却创造性地把没骨画技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用没骨法画人物,无法借助劲挺的线条显示人物的外部轮廓和结构,有相当的难度。幸好蔡林园有着扎实的人体解剖和素描写生的基础,并能在没骨中见骨,从而加强了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海派韵味。

蔡林园的海派巿井风俗画,远承北宋以来历代巿井风俗画的遗韵和余绪,近师吴友如、丰子恺等近现代绘画大师的技法和技巧,兼融清代恽南田的没骨画风貌,在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上洋溢着浓郁的海派巿井生活气息,在当今海上画坛独树一帜;无论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等诸方面都作了可喜的探索和开拓,以骄人的创作实绩,对海派巿井风俗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