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今于须臾 ——聂秀公历史题材人物画艺术探魅撰文/儲有明
海上画坛年逾古稀的聂秀公,是科班出身的书画艺术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甫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就被分配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当时连环画被推崇为“文艺的轻骑兵”,不少著名画家如程十发、陆俨少等也都曾从事过连环画的创作。他顺应时代潮流,依据现代作家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创作改编,采用白描手法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以历史感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战争场景气势恢宏而受到史学界和美术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接受过书画专业严格训练的聂秀公,是一位在山水画、人物画等方面都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从清代“四王”入手,上溯元明两代山水画巨擘黄公望、吴镇、沈周、文征明和董其昌的笔墨精粹,以画面气象森严、笔墨浑厚华滋雄视当今海上画坛。他的历史题材人物画,娴熟地运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借助线描造型的高度提炼,在思想内涵、绘画形式、人物造型、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完美程度。 作为科班出身的书画艺术家,聂秀公早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期间,就在名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西洋画素描写生的技法和技巧,在捕捉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动态等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又遍临传世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名作,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到隋唐展子虔、阎立本的《游春图卷》《步辇图》;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明代仇英、陳老莲的《春夜宴桃李园图》和《水浒叶子》,在使笔运墨、敷彩勾勒等方面较为全面地继承了水墨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和技巧,训练有素,游刃有余 。他尤为服膺陳老莲的《水浒叶子》,在一次次地反复临摹中,学习和继承陳老莲笔法古拙、笔力清劲,运笔圆转细健、线条流暢明快的艺术风格。他也追慕宋代人物画巨擘李公麟,借鉴他作品中人物造型完全依赖墨线的浓淡、粗细、枯润、虚实、轻重、疾徐、刚柔、曲直来加以表现的非凡技艺;由此进而达到“分别状貌”和“颦伸俯仰”的白描艺术至高境界。他早年绘制的百余部连环画作品,无一不体现出他在白描方面的精湛技艺。那一幅幅构思精巧,绘制精细的连环画作品,画面上的线条,有的舒暢宁静、流动活泼,有的刚劲虬屈、明快有力,既饶有情趣,又富有意境,较为传神地表现了白描人物画的艺术魅力;把线描在画家笔下可能达到的不同风格与含义的审美表现力,推到了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 聂秀公创作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有的更是家喻户晓、传诵千年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和“八仙过海”等。他通过对原著的反复研读和深刻理解,在充分领会了原著的精神和精粹之后,才舖笺挥毫,动笔构思,诉诸形象思维;并撷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环境和场景,通过别具匠心的构图,烘托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进一步突出主体、表现主题。 他创作的《三顾茅庐图》,取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选取刘备求贤若渴,亲自率关羽、張飞三次登门造访诸葛亮的过程中,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的一次。通过风雪交加、大雪迷漫的天气,突出刘备一行顶风冒雪、延才之心的迫切与虔诚。全图焦点集聚在画面左方的茅庐门口:开门迓客的童子在惊讶中露出天真而好奇的憨态;刘备躬身作揖,神态谦恭而诚恳;关羽、張飞侧立于刘备的身后;張飞豹眼圆睁,微露忿忿不平之气;关羽微敛双目,沉思中似有不解之惑。刘、关、張身后,三匹战马在凛冽的寒风和搅天的冰雪中战慄。画面上的人物全部围绕着茅庐展开活动,既突出了人物,又精细入微地描绘了每一个局部。主体与各个局部之间相互对比、相互映照,互为衬托,互相呼应;使整幅画面既有鲜明的主体与中心,同时又不忽略每一个局部,形成画面整体形式感的和谐统一。主体与局部结合得如此协调,糅合得如此自然流暢,这是画家精心构思、精心布局取得的最佳画面效果。 聂秀公创作的历史题材人物画,尽管撷取的是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相对静止的场景,但画家在对历史场景的再现中,十分重视人物的动态造型。他充分运用线条、墨晕、色彩等有效的造型手段,特别是善于运用线条的节奏和节律,来表现人体和衣纹在运动中的变化关系,从而酿造出人物形象在画面上栩栩如生的灵动效果。如他创作的巨幅历史题材绘画《李自成潼关大战》,取直幅构图,画面上方居中心主体地位的李自成,一身戎装,正英姿飒爽地跨骑于战马之上。他右手勒缰,战马嘶鸣;左手高举利剑,斩向画面下方落荒而逃、慌不择路的官军。画家通过人物披肩迎风腊腊飘拂,来表现短兵相接、其间不容发的紧张场面;通过人物衣褶飘动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人物斫剑的剧烈动作和衣纹大幅度的动态感和谐统一,把战争场景中两军交战的激烈搏杀与动感表现得十分真切。 聂秀公的历史题材人物画,十分善于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动势来刻划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画家在把握人物的面部神态时,特别强调眼神和眉宇间的微妙变化。一般来说,人的精神状态,包括细微的内心情绪,无不流露在人物眼梢眉角的表情中。对人物眼睛的描摩和刻划,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掲示人物精神特征最有效的表现手段;因此,自东晋以还,历代人物画家无不把人物的眼睛称之为“传神阿堵”,无不在刻划人物的眼神上下足功夫。以聂秀公创作的《贺知章诗意图》为例,全图只有两个人物:“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垂老诗人正佝偻着背,眯缝着老眼昏花的双眸,试图通过聚焦来看清楚眼前的孩童;而孩童对面前的这位“老乡”却“相见不相识”,反而睁大了一双好奇的眼睛,似乎在问:“客从何处来?”画家通过画面上两个人物眼神之间的交流,形象地诠释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意蕴。 聂秀公的历史题材人物画,立意新颕,构图严谨,线条劲挺,笔法细腻,意境高古,韵味清醇。整幅画面在虚实、动静、繁简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尤其讲究画面的整体观。每一幅作品都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特定的故事情节出发来构思画面,无论人物、环境、器物等在画面布局上既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又互为烘托,和谐统一。每一个人物、每一簇树丛草花,每一片云彩,每一块山石坡崖,都仿佛一个个音符,一支支旋律,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就会奏响历史的交响乐,时代的最强音,去感染读者,把读者带入到历史场景的浓郁氛围中去;使每一位读者在感情上引起激烈共鸣的同时,思接千载,神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