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与色彩谱写的华丽乐章 ——王米儿风景油画的艺术魅力
王米儿风景油画《鸿韵》 撰文/儲有明 油画家王米儿创作的风景油画,笔触奔放细腻,色彩层次丰富,尤其重视光影与色彩的微妙变化,具有传统印象派绘画写实的鲜明特征。画家致力于在大自然的光色变化中寻找瞬间的感受和灵感的闪现,并把这种稍纵即逝的印象用娴熟的笔触记录在画布上。她的油画佳作,每一幅都是光与色彩谱写的华丽乐章,每一幅都是赞美光与大气的瑰丽诗篇。 王米儿创作的风景油画作品,通过绚丽多变的色彩和稳定厚重的质感表现,捕捉对象在光色变化中的瞬间感受。她力求准确地表现所描摩的对象,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的精细造型,在把握“光线”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写实水平。她的作品强调了光与色,注重光线、质感和色相的表达,把表现光与色的变化与律动作为绘画的主流。她善于把生活中平凡的美,上升为艺术的美,进而转化为画家独特的精神价值语言;如她创作的布面油画《外滩源》,以光为大自然营造的气氛作为画面的主题。作品取材于上海外滩一角,午后的阳光下,一所建于百年前的基督教堂,被扶疏的林木交相掩映,环境分外幽静。映照在教堂建筑上的侧光,成为前景中葱茏大树的逆光,雕塑般地勾勒出枝柯和绿叶的轮廓。阳光透过枝叶,在教堂的外墙上筛下斑驳的光斑。微风轻拂,枝影婆娑,光斑也随风翕动;背景的空气轻柔荡漾,从而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大气透视的效果,使整个画面笼罩在大气的环绕之中。作品成功地通过光影、形体与色彩的融合,把印象主义绘画关于透视、色彩和心理的探索,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通过色彩语言,真实熟练地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思想情感。 王米儿创作的风景油画作品,善于运用冷暖色的对比,来衬托画面上光线的微妙变化,从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空间感 ,并进一步表达出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价值情感。一般地说,偏红、偏黄的暖色,给人以一种温暖和空间拓展的感觉,充盈着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偏绿、偏蓝的冷色,给人以一种冷静和空间收敛的感觉。冷暖色作为一个较为相对的概念,往往依据画家的细腻心境来展现。一个成功的画家,总是具有高度敏感的色彩把控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色彩与色调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冷暖色的变化和对比,以远淡近浓的色彩处理,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她创作的布面油画《鸿韵》,作为画面前景主体的巨大枫树,那红彤彤的枫叶所构成的暖色,与背景中葱翠繁茂的绿色植被所构成的冷色,再加上白色中微微泛蓝的淙淙水流,形成色彩冷暖的组合对比。通过不同颜色的光波,对观赏者的视觉所产生的不同空间距离,从而在二度平面的画幅上表达出三维的空间层次,在平面上突现立体关系,使画面展现出高度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作为一幅具有空间感和情绪表现的作品,《鸿韵》冷色调的背景,表现出深邃、幽冷、渺远的空间感;通过冷暖和明度的对比,更突出了近景中色彩浓郁的主体红枫。它壮硕与充满生机的暖色调,表现出昂扬、积极向上的姿态,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点明了作品的主题。这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证明了,色彩的冷暖和空间感,以及它所承载的艺术情感,是任何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所必不可少的。 王米儿创作的风景油画作品,善于调动油画艺术的一切表现形式和手段,来表达画家自己对大自然瞬间真切的感受。特别是在笔触的运用上,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颕悟。她的笔触丰富而多变,富有韵律和节奏;她善于根据不同的描摩对象,分别用小圆点、小方块和小流线乃至大块的笔触,来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对象的不同特点。其笔触在画布上的运行轨迹和节奏走向,能依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结构而迅疾变化;笔触在王米儿的笔下,已不仅仅是单纯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和体积感的艺术手段,而成为传递和表达画家主观情绪和浓郁感情的有效手段。如她创作的布面油画《竹丛中》,以小棍状的碎笔触,表现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动感;以松散的笔触,表现明媚光照下的古宅村舍,以及其在时光流逝中的凋敝景象;天空则采用薄涂法,显得通透、高旷、明朗。光线从竹丛中透过竹叶,筛下斑驳陆离的光斑,映在乡间的小路上,映在村舍老屋上;那斑驳的光影,更增添了老舍的屺颓与窳败。通过画家轻重缓急、聚散错杂的笔触,我们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阳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感受到乡间小路上泥土的气息、家禽的喧哗和野草闲花的芳馨,从而更加逼真地再现了景物的瞬间印象。而在《鸿韵》中,她以快而准的大块笔触来表现奔流的水,虽然笔触纵横交错,却有一种十分明快的节奏感。画家正是凭藉倏忽万变的笔触,将自己的心境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赏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王米儿是一位善于以笔触的结构层次,来组织光线在绘画中的特定形体轮廓的画家。 作为一名具有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新锐画家,王米儿将她的情感倾注入她所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之中。她的油画作品,以光影和色彩的交互律动,诠释了生活中平凡的美,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王米儿风景油画《竹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