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环人民广场演艺圈的历史寻踪 回复: 0 浏览: 1344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22-3-5 22:02:43 序号:8201
 
  环人民广场演艺圈的历史寻踪

撰文/储有明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府,下设升平署,专管戏曲演出。上海开埠以来,戏曲演出一直是上海夜生活的主要内容和都巿经济的驱动力。由歌、影双栖明星周璇演唱的流行歌曲《夜上海》,生动形象地掲示了上海滩不夜城,夜夜笙歌,灯火通明,戏曲演出通宵达旦的繁荣繁华景象。

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是一个移民的城市,诸色人等,五方杂处。飘洋过海来上海淘金的洋人冒险家,不仅带来了声光电化等现代科技文明,还带来了抛球、跑马、蹓冰、斯诺克、“篷赤赤”等西洋娱乐项目。各地潮涌而入、来上海“捞世界”的移民,也带来了京剧、大鼓、绍兴大班,女子文戏“的笃班”、常锡文戏,宁波滩簧、黄梅戏……加上在本滩基础上形成的申曲沪剧、在文明戏基础上形成的话剧和滑稽戏,使上海的演艺巿场海纳百川,蔚为大观。

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报》,专门辟有报道戏曲演出的专版,刊载了反映上海戏曲演出与巿民文化消费的《上海戏园竹枝词》。其中有两首是这样描写的,其一:“申江自是繁华地,戏馆京徽接比邻。笙歌夜夜似元宵,无非说古与谈今。”其二:“长街短巷灯如海,箫管笙歌终夜喧。大小戏园开满路,邀朋且尽一宵欢。”由“竹枝词”可知当时上海的夜经济和夜生活:戏馆一家连一家地“接比邻”,开满了整条马路;戏馆的霓虹灯把长街短巷照得如同白昼,成为名符其实的不夜城。

上海滩戏馆一家家“接比邻“的现象,符合经济学上的“羊群效应”:資料显示,上海滩戏馆集聚的竞争态势,主要集中在南京路、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带,环跑马厅(今天的人民广场)形成了一个环型的演艺圈;其范围大致不出今天黄浦区的区域范畴。

据《上海地方志》,坐落在静安寺路派克路(今黄河路)交界处的国际饭店,是上海的城市坐标原点。如果把与国际饭店一步之遥的大光明大戏院作为环跑马厅演艺圈的坐标原点,那么沿南京路先向东迤逦而行,到浙江中路南折,到爱多亚路西折,到成都北路北折,到静安寺路再东折,如此这般地回到大光明大戏院原点。沿途鳞次栉比的戏馆影院,星罗棋布,形成七大演艺群落,不啻是七颗璀璨的明星,“七星伴月”似地形成环跑马厅(人民广场)演艺圈“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绚丽图景。

一,大光明大戏院演艺群落

大光明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明星大戏院——金国大戏院——国际大戏院——湖园书场——国际饭店十四楼书场——大沪书场

1928年12月,潮州商人高永清将原卡尔登电影院改建为大光明大戏院,建筑面积扩大为一万多平方米,观众席座位1554个,被称为“远东第一影院”;名列上海取得进口影片首映权的四大影院之首。开幕当天,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莅剪彩,《申报》副刊主编周瘦鹃兼任广告部主任。《鲁迅日记》也记载了鲁迅先生生前曾多次“挈妇将雏”地前来观摩影片。

与大光明大戏院近在咫尺的卡尔登大戏院,于1923年2月9日在派克路21号择吉开张。观众席分上下两层,装潢豪华,当时有“沪上第一影戏院”之誉;起初专映电影,自1935年起兼演话剧。唐槐秋主持的中国旅行剧团曾前后在此演出三次,欧阳予倩执导的《日出》曾在此举行首演;此地还留下了茅盾、巴金、田汉、夏衍、洪深等左翼作家和文化界名人的踪迹。“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于同年8月20日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成立大会,宣布成立13个救亡演剧队奔赴前线。1949年后卡尔登大戏院易名长江剧场,兼演话剧和放映电影。

由卡尔登大戏院沿派克路北行,与青岛路交界处有一家专演越剧的明星大戏院;1949年后一度改名为上海交运会场。此地还是电影《舞台姐妹》的外景地之一。据导演谢晋回忆,他在考察了沪上十多家相同类型的剧场后,与摄制组创作人员一致认为,明星大戏院保留了昔日上海专演越剧的中型剧场的“古早味”,是最佳的外景拍摄地。

自大光明大戏院沿静安寺路东行,在国际饭店与金门大酒店之间,原先有一条宽大的弄堂(静安寺路130弄);弄内有两家中小规模的剧场,门牌20号的是国际大戏院,只有266个座位,门牌21号的是金国大戏院,拥有420个座位。两家剧场规模虽小,但入夜也灯火通明,乐声喧天;因为演出的剧目与大戏院形成错位竞争,主要是杂技、魔术、方言话剧、滑稽戏等,票价也亲民得多,故也天天爆满。

从金国大戏院穿过弄堂,不远处就是牯岭路,这里有一家“迷你型”的湖园书场,座位只有100个,但早、午、夜三档都有固定的听众;据说不少说书响档,早年都曾在此挂牌开说。与湖园书场的简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际饭店十四楼的书场;作为开设在远东第一高楼内的书场,听客毫无疑问都是衣冠楚楚的绅士。据说有“评弹皇后”'美誉的范雪君,曾长期在这里挂牌开说。

与大光明大戏院近在咫尺的大沪舞厅书场,是一家早、午两场说书,入夜跳舞的兼营书场的舞厅;反映了上海生意人的精明,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出场地的经济效益。

二,新世界游乐场演艺群落

新世界游乐场——国联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皇后剧场——大上海电影院——大新游乐场——丽都大戏院——金城大戏院

坐落在静安寺路虞洽卿路交界处的新世界游乐场,由上海滩“滑头模子”黄楚九与商界钜子经润三合資创办,于1915年8月4日择吉开张,是“大世界“出现前沪上最大的游乐场。内设:红宝剧场、银门剧场、高乐歌场、京剧大剧场、北部剧场、达社新剧场等近十个场子,同时演出京剧、地方戏曲、曲艺、杂技、魔术及放映电影,附设蹓冰场(旱冰场)、斯诺克弹子房和跑驴场等游艺活动。门票大洋一角,观众只需买一张门票,就可任意观看各种表演。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兴起后,新世界游乐场日渐式微,原先的演出场子大部分改成百货商场,只留下红宝剧场、高乐剧场单独售票营业;原先的京剧大剧场,后来改建成西藏书场和专门放映新闻纪录电影的影院。

在新世界游乐场鼎盛时期,常常一票难求,后到的观众只能对着售票窗口望洋兴叹。不少商人看到这一商机,纷纷醵資在虞洽卿路静安寺路附近兴建起一个又一个戏馆影院,形成“羊群效应”。如虞洽卿路355号的皇后戏院,447号的国联大戏院,451号的国泰大戏院;这几家剧场主要供越、沪剧和方言话剧文明戏、滑稽戏剧团演出。同时在新世界游乐场的对面还出现了大新游乐场;这是开设在大新百货公司6楼至10楼的游乐场。仿照新世界游乐场的经营模式,内设多个剧场,供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演出。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由麒派老生孙鹏志、荀派花旦李薇华领銜的黄浦京剧团,还在演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是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游乐场经营时间最长的。

在国联大戏院的对面,虞洽卿路号520号,于1933年11月出现了一家放映进口影片的首轮影院——大上海大戏院,观众厅拥有1750个座位;建筑设计堪与大光明大戏院媲美。如此多的演艺场所麇集在不足百米长的虞洽卿路静安寺路交界处,入夜,亮起头牌演员艺名和剧目名称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灯彩,把夜上海妆点得如同白昼。

新世界游乐场的“羊群效应”还辐射到附近的贵州路。在贵州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开设了一家丽都大戏院,上下两层观众厅,座位达1058个。它初名北京大戏院,于1926年11月19日开业,最初以放映电影为主;1935年改建后易名丽都大戏院,成为上海越剧的主要演出场所。越剧名伶尹桂芳领銜的芳华越剧团,曾长期在此献演《沙漠王子》、《何文秀》等名剧,直到1958年全团奉调赴闽,成为福建前线越剧团。丽都大戏院后来易名贵州剧场、正红剧场。

在丽都大戏院的斜对面,1934年1月1日开设了一家金城大戏院,当时是放映首轮国产片的影院之一,共有1780个观众席。1935年1月,由左翼作家田汉编剧、反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话剧《回春之曲》、《水银灯下》在此公演。演出极大地激起了全民的抗战决心,引起轰动。当年6月,左翼领导的业余剧人协会又在此公演易卜生的《娜拉》和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鲁迅先生观看后,给予热情关怀和指导。金城大戏院还是最早唱响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地方。1949年后该戏院成为专演淮剧的剧场,并易名”黄浦剧场”,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剧场名称。

三,先施游乐场演艺群落

先施游乐场——新都剧场——新光大戏院——中国大戏院——老闸剧场——浙东大戏院——厦门剧场

先施公司是上海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中成立最早的,于1917年10月20日掲牌;成立伊始就在6楼和7楼开设了游乐场,设有专演京剧、越剧等地方戏和曲艺、杂技、魔术的近十个剧场,以及舞池等娱乐游艺活动场所;并将屋顶露台改建为屋顶花园。商场借助戏曲演出,集聚了人气;俗话说:“人气带来财气”,川流不息的观剧人流,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先施百货的销售业绩。

与先施公司贴邻的新新公司,于1926年掲幕。早在设计建造之初,就把6楼以上规划为游艺室,设有蹓冰场、斯诺克弹子房等游艺设施,以及电影放映场。公司经营者有着超前的意识,早在1927年就敢为人先地在5楼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凯旋电台。1930年后,上海一度出现民营电台热,新新公司实启其端。经营者还别出心裁地用全透明的钢化玻璃,建造了一间可视的播音室,俗称“玻璃电台”。不少人慕名专诚赶来,好奇地隔着玻璃观看电台工作人员实况转播楼上游艺室的实时动态;既吸引了眼球,又集聚了人气,还拉动了4楼以下百货公司的消费。实际上,玻璃电台是由中共地下党操控的;1949年5月2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南京路,凯旋电台的地下党支部迅速占领了电台,并在第一时间向全巿人民宣告:“上海解放了!”接着反复地广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告。上海解放后不久,新成立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东路2号办公,“玻璃电台”撤销,新新公司也转变经营模式,成为“第一食品”。游乐场也被改建为新都剧场和新都蹓冰场,从南京东路720号大门进入。

从先施游乐场沿浙江北路北折,在宁波路586号有一幢意大利中世纪歌特式的剧场建筑,这就是1930年11月21日开业的新光大戏院,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有1260个座位;是专门放映国产片的首轮影院。1936年3月15日,有着“电影皇后”美誉的影星胡蝶,在此主持了由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首映式,盛况空前。这里还是好莱坞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唯一到访过的剧院;当时由梅兰芳、胡蝶陪同观看马连良演出的京剧。1948年芳华越剧团名伶尹桂芳、傅全香、徐天利曾在此驻演;解放后,长期由王盘声领銜的艺华沪剧团在此驻唱,著名的唱段《志超读信》、《刘志远敲更》和《黄浦怒潮》,都是从这里唱响全巿的。

与宁波路一路之隔的牛庄路704号,1930年2月5日新建了一家三星舞台(一度易名为“更新舞台”),拥有三层观众厅,座位达1900多个。这就是后来驰誉申江的中国大戏院,专演京剧,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并列“四大舞台”。海派京剧李桂春(小达子)、赵如泉、李瑞亭等名伶,曾长期在此驻演。1934年,戏院请来只有十岁上下的童伶京剧“厉家班”在此驻唱;后来驰誉全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就是从中国大戏院出道并唱响大江南北的。抗战期间蓄须罢演的京剧大师梅兰芳,1946年复出后曾偕同杨宝森、俞振飞、萧长华等名角在此登台,轰动梨园。1947年9月,京剧余派坤生孟小冬生前最后一次登台,以全本《搜孤救孤》举办规模盛大的谢幕演出,也选择了中国大戏院。

与牛庄路相隔一条马路的北京路688弄11号,有一家专演浙东地方戏如甬剧、婺剧的浙东大戏院,因上海滩来自浙东宁波、台州一带的移民甚伙,人在他乡,更觉乡情乡音分外亲,故每天的卖座率也很高。与浙东大戏院毗邻的,还有一家老闸大戏院,专演绍兴大班。以擅演猴王孙悟空驰誉全国的六龄童章宗义,就是从这里出道并走向全国的。毛泽东同志在观看了六龄童主演的《三打白骨精》后,欣然提笔赋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从思想高度加以推荐和揄扬。

与北京路近在咫尺的厦门路上有一家只有200多个座位的厦门剧场,专供外省市稀有剧种来沪演出。1953年,豫剧名伶马金凤率团来此献演根据传统豫剧《老征东》改编的《穆桂英挂帅》,引起在沪河南老乡的观看热潮。《新闻日报》的记者观看后,认为改编有新意,专门写了长篇报道。正在上海马斯南路梅寓内暂居休息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看了报道后引起浓烈兴趣,遂偕同秘书兼编剧许姬传便装前来观看;孰料却仍被剧场经理察觉。演出结束后,被邀请到后台指导;梅兰芳肯定了改编演出的成功,并表示要把此剧移植改编为京剧。梅大师一生改编创作了不少京剧新戏,《穆桂英挂帅》是他生前改编创作的最后一部新戏,迄今仍在京剧舞台上长演不衰。想不到上海滩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场,竟成为京剧大师创作的灵感来源;这也成为剧坛的一段佳话。

四,荣记大舞台演艺群落

荣记大舞台——永安游乐场(七重天)——浙江电影院——长乐大戏院——天蟾舞台——皇后大戏院——爵禄饭店书场——天宫剧场

京剧四大舞台,以荣记大舞台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舞台高度达18.5米,宽14米,适合武生演员连翻斤斗等高难度武打动作;观众厅分三层,共有2600多个座位;早在1909年12月31日就在汉口上开门迎客。舞台不仅宽大,还安装了电动旋转装置,专为机关布景设计。1914年,2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来沪献演,就在大舞台登台,一炮打响,从此红遍全国。大舞台还以连台本戏驰誉京沪;由京剧名伶李桂春(小达子)领銜主演的《狸猫换太子》,连排32本,连演数年,经久不衰,创造了戏曲演出史上的一大奇迹。小达子也因在剧中饰演包公而赢得了“活包公”的美誉。1934年剧场翻建,将大门从汉口路650号改至九江路663号。不久,京剧名伶盖叫天(张英杰)之子张翼鹏,假座大舞台演出全本《西游记》,从猴王出世起连演42本,场场爆满;张也被誉为“江南猴王”。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须生”,以及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称的麒麟童(周信芳)、唐韵笙,都曾在此驻演。

大舞台大门改建到九江路后,与同在九江路上的永安游乐场(七重天),“对门儿举止相向”(王实甫《西廂记》中的戏谑语)。入夜,两家门楣上的霓虹灯广告争奇斗艳,五光十色,蔚为壮观,使夜上海充满了魅惑之感!

永安公司的建造年代,在“四大公司”中仅次于先施公司;经营模式也克隆“先施”,1至4楼经营百货,6至7楼开设永安游乐场,楼顶露台则开辟屋顶花园;通过戏曲等娱乐活动来集聚人气,招徕财气。后来,永安公司的老板又在贴隔壁的浙江中路、湖北路夹角处建造了一幢高22层的新楼,以”七重天”娱乐总汇雄居上海南京路四大公司游乐场的制高点。从影星周润发主演的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可以窥见,当时沪上闻人包下整个“七重天”举办庆典活动,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1949年后,永安游乐场和“七重天”日渐式微,设在游乐场和“七重天”内的剧场,分别改建为永安剧场(九江路654号)、新乐剧场(九江路579号)和时代剧场(九江路556号)。

从大舞台沿浙江中路南行,过了汉口路,就来到了惠中旅馆。虽然只是一家中低档消费的客栈,但也在内部设置了一个拥有230个座位的惠中书场,每天早、午、晚三档,面向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以价格亲民赢得不少老听客的惠顾。

沿浙江中路穿过福州路,就来到了浙江电影院。这是由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四座电影院中建造最早的一座,自1929年竣工开业,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从浙江电影院出来沿福州路东行,在湖北路口有一家长乐大戏院。这家只有400多个座位的小型剧场,以演出常锡文戏为主,观众以原籍苏南常州、无锡一带在上海的移民为主,倒也夜夜笙歌,天天满座。

从长乐大戏院沿福州路西行,京剧四大舞台之一的天蟾舞台就坐落在福州路云南中路交界处。它于1926年2月7日在福州路701号开业,初名“大新舞台”;1930年11月17日,原先开设在九江路上的天蟾舞台搬迁至此,这才开始正式启用“天蟾舞台”这一名称,并成为京沪京剧名伶竞相登台献演的首选戏院。抗战期间于1937年10月23日,上海文化界名人在此集会,由左翼剧作家田汉宣布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平(京)剧部成立。同年底,欧阳予倩领导的中华(京)剧团在此演出激励抗战斗志的新编历史剧《梁红玉》,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自天蟾舞台西行,到虞洽卿路北折,就来到了皇后大戏院。它于1942年2月开业,起初以放映电影为主,不久改为专演京剧的大戏院。京朝名角金少山、谭富英等都曾来此驻演。上海戏曲学校“正字辈”学员毕业后,由青衣名旦顾正秋领銜,包括黄正勤、关正明、王正屏等都曾在此驻演。抗战胜利后,又改为以放映国产电影为主。1949年后,易名和平电影院,以放映首轮影片为主。在皇后大戏院的贴隔壁,有一家豪华的宾馆——爵禄饭店,内设500个座位的书场,作为“饭店书场”,每天早、午、晚三档,琵琶三弦,吴侬软语,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说书先生“把往事、今朝重提起”;新老听客“破功夫、明日早些来”。

在皇后大戏院的斜对面,虞洽卿路355号,有一家只有500个座位的天宫剧场;以演方言话剧文明戏和滑稽戏为主。1952年,由杨华生、笑嘻嘻、小刘春山等七大名角领銜的合作滑稽剧团,在此演出大型滑稽戏《活菩萨》,以一台戏、同一班人马,在同一个剧场连演连满18个月,创造了戏曲演出史上的又一奇迹。

五,大世界游乐场演艺群落

大世界游乐场——齐天舞台(共舞台)——中央大戏院——太原剧场——东方书场

坐落在爱多亚路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转角处的大世界是上海最大的游乐场,由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楚九创办。内设供京、沪、越剧和各种地方戏、南北曲艺、杂技魔术演出的十多个戏台,还有弹子房、蹓冰场、空中飞车等各种游艺活动,兼放映电影。老板别出心裁地在进门处安置了12块硕大的哈哈镜,观众一进门就被自己在哈哈镜中变形扭曲的形象引得哈哈大笑,每个人都以欢乐的心情进入游乐场,沉浸和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每位观众只需一张门票,从中午12点钟进场,到次日凌晨两点散场,在14个小时内可玩遍各种游艺项目,可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场内还有饮食供应,中西面点,应有尽有。因此每天游客川流不息,人满为患。当时各地来上海的游客中,普遍流传着一句广告语:“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

大世界还是不少名演员当初拜师学艺和初次登台的地方。据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笑嘻嘻回忆,他出身演艺世家,9岁时就和时年7岁的胞妹笑奇奇联袂登台。黄楚九在观看了他们兄妹俩人的表演后,为他们拟了一个推广宣传语:“神童滑稽”;竟与“社会滑稽”江笑笑、“潮流滑稽”刘春山、“方言滑稽”王无能并驾齐驱。沪剧杨派创始人、表演艺术家杨飞飞也是在大世界拜师学艺成名的。

与大世界毗邻的共舞台,也是由黄楚九创办的,于1930年10月6日掲幕。它初名“齐天舞台”,是为擅演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南派武生郑法祥度身打造的。开业伊始,就由郑法祥演出连台本戏《西游记》,舞台装置包括机关布景、旋转舞台,加上声光电化,营造出魔幻的仙境。舞台上方设计了多道吊”威亚”的钢丝,方便演员表演腾云驾雾。加上郑法祥武艺高超,演技精湛,摹拟猿猴动作栩栩如生,观众一本连一本地痴迷于剧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齐天舞台”由此得名。

从齐天舞台东行数十步,到云南南路北折,就到了北海路247号中央大戏院。但在1923年2月16日刚开业时使用的名称是“申江大舞台”,以放映电影为主。1925年4月4日易名中央大戏院,从放映电影逐渐向戏曲演出过渡;成为上海沪剧的重要演出场所。筱文滨领銜的文滨剧团后施春轩领銜的施家班,都曾在此长期驻演。

1949年8月27日,上海沪剧研究会假座中央大戏院公演《白毛女》。同年9月22日,由邵滨孙、石筱英领銜的中艺沪剧团在此演出《王贵与李香香》。后来,中央大戏院成为长江沪剧团的驻演地,编排演出了《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等现代剧目,获得好评。

从齐天舞台东行,穿过云南南路,在爱多亚路401弄6号,有一家太原剧场,观众席只有326座,以演地方戏曲和方言话剧、滑稽戏为主,借助大世界演艺群落的羊群效应,又在价格上错位竞争,一些买不到齐天舞台、中央大戏院演出票的观众,降而求其次,也纷纷前来购票观看,加上剧场小座位少,居然也能常常客满,使戏院一直能经营到1960年。

从中央大戏院沿北海路西行,步行约一百多步,就来到北海路与虞洽卿路交界处的东方饭店(解放后改建为“上海工人文化宫”),东方书场就开设在东方饭店内。作为饭店书场,它装潢豪华,听客大都是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评弹耆宿李伯康、夏荷生常在这里驻说。

六,黄金大戏院演艺群落

黄金大戏院——恩派亚大戏院——恒雅剧场——南京大戏院——龙门大戏院——中南书场——日日得意楼书场

海上闻人黄金荣创办的黄金大戏院,坐落在恺自尔路(金陵中路)与敏体尼荫(西藏南路)路的交汇处,是专为京剧演出设计的大戏院。抗战期间,京剧麒派老生创始人麒麟童(周信芳)曾在此演出新编历史剧《明末遗恨》,借古讽今,切中时事,受到爱国人士的好评,观者如潮。1947年8月,越剧十姐妹在黄金大戏院联合公演《山河恋》,引起轰动。1949年后黄金大戏院改名为大众剧场,以演出越、沪剧和放映电影为主。

从黄金大戏院沿嵩山路南行,在霞飞路嵩山路口,有一家西班牙建筑风格的恩派亚大戏院,观众席楼下466座,楼上322座,以放映电影为主。抗战期间一度作为难民收容所,由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党组织领导组建的孩子剧团,当年就是在这里成立的;剧团积极排练和演出抗战戏剧,鼓舞和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上海解放后,改名为嵩山电影院,一度以放映新闻纪录片为主。

从黄金大戏院南行,在敏体尼荫路58弄2号,有一家只有260个座位的小型剧场——恒雅剧场,以演出常锡文戏和越剧为主。

自黄金大戏院北行,在爱多亚路与麦高包禄路(今龙门路)交汇处(爱多亚路523号)有一幢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南京大戏院,观众厅上下两层共1540座;它是上海滩四大进口片首轮影院之一。因股东老板郞德山同时又是杂技“潘家班”的班主,故一度也曾演出过杂技。抗战期间蓄须罢演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复出后与俞振飞等名伶曾率团于1946年4月至5月间在此演出,一时盛况空前。解放初期,上海文艺界为赈灾,于1950年4月22日在此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1959年后,南京大戏院改建为上海音乐厅。

自南京大戏院沿爱多亚路西行,不远处有一家观众席只有620座的中小型剧场龙门大戏院,以演出越、沪剧和方言话剧、滑稽戏为主;1949年后,由滑稽名伶田丽丽、杨栁邨领銜的百花滑稽剧团曾长期在此驻演。

在南京大戏院的周边麇聚着好几家书场,如在南京大戏院斜对面的爱多亚路560弄4号内,开设了一家中南书场;爱多亚路545号,有一家新华舞厅书场,爱多亚路741号有一家大华舞厅书场,这两家都是早、中午听书,晚上跳舞的经营格局。与爱多亚路一路之隔的恺自尔路80号,有一家日日得意楼书场,是一家拥有250座的茶楼兼书场;听众在品茗听书,弦索声声,说不尽天下兴亡!

七,沪光大戏院演艺群落——沪光大戏院——大华书场——光华大戏院——九星大戏院——沧洲书场——仙乐书场

坐落在爱多亚路755号的沪光大戏院,与“新光”、“金城”等都是国产影片的首轮影院,于1939年2月16日开业。开业当天,举办了国产巨片《木兰从军》的首映礼式,主演陈云裳等到场与观众见面互动,《新闻报》作了详尽报道,引起观片热潮。之后,一度以首映“文华”、“昆仑”等左翼电影为主,周璇、刘琼、顾也鲁等影星都曾先后到沪光大戏院参加过首映式。

沿沪光大戏院南行,就来到了白来尼蒙马浪路(今马当路)25号,这里有一家犹太人开设的维纳斯舞厅,晩上华灯初上,乐池内就乐声大作,菲律宾罗宾乐队奏响华尔兹、探戈等舞曲,乐池内俊男靓女,翩翩起舞;老板精于算计,利用早上及下午舞厅空闲时间,请来说书先生兼营说书,岂料竟生意兴隆,812个观众席基本满座。解放后改建为专演评弹的中心书场,在经营和业务上对附近的新华、雅庐、大陆、得意楼等书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与沪光大戏院同在爱多亚路上的光华大戏院,原是浦东同乡会附设的剧场,解放后长期由杨华生、笑嘻嘻、绿杨领銜的大公滑稽剧团在此驻演。该团创作演出的《七十二家房客》和《糊涂爹娘》,都是在此首演的,以笑料迭出而好评如潮。

在光华大戏院的斜对面,有一家中型剧场九星大戏院,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共有800多个座位,于1930年1月开业,是越剧的重要演出场所,见证了上海越剧的成长与发展。越剧名伶马樟花、支兰芳领銜的天星越剧团曾在此长期驻演;袁雪芬、范瑞娟等越剧表演艺术家也曾在此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剧。越剧尹派小生创始人尹桂芳于1946年1月在此组建芳华越剧团,首演《沙漠王子》,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剧场人满为患。

从九星大戏院沿成都北路向北,穿过静安寺路,北首有一家沧洲书场。因其最初开设于静安寺路西摩路上的沧洲饭店内,故名。它与开设于东方饭店内的东方书场,一起被业内称为“饭店书场”。1941年沧洲书场迁到成都北路470号原盛宣怀后裔的别墅内,仍用原名,当时是上海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新式书场,内设扶手靠椅481个。评弹响档张鉴庭、张鉴国在此唱红,姚荫梅1946年在此演出长篇评弹《啼笑因缘》,一时风靡上海滩。解放后新组建的人民评弹团于1952年4月在此首演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连满300场,观众达30万人次。1953年,蒋月泉主创的中篇评弹《海上英雄》在此首演,同样火爆。

沿沧洲书场北行,在成都北路上还有两家书场,分别是拥有213个座位的富春楼书场,和拥有150个座位的同兴茶楼书场。此外,在新闸路上,还有一家凤鸣台书场,拥有座位200个。而在新桥路7号的全安书场,则拥有131个座位。解放后组建的人民评弹团、长征评弹团,其中的不少响档,如唐耿良、陆耀良、杨振言、秦纪文、蒋云仙等,早年都曾在此献艺。

从沧洲书场沿静安寺路东行百步,就来到沪上最豪华的书场——仙乐书场,其前身是跷脚沙逊开设的“仙乐斯舞厅”;观众席虽只有612个,但装潢却富丽堂皇。1964年张鉴庭、张鉴国、张维桢在此首演中篇评弹《芦苇青青》,连演连满,把评弹创作中的“现代书”,推向新的巅峰。

从仙乐书场东行三四百步,又回到了大光明大戏院环人民广场演艺圈的原点。如此众多的影院、剧场、书场,据不完全统计,有戏院34家、游乐场10家、书场41家,高密度地簇拥着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入夜,灯光璀璨,如星汉灿烂,使夜上海成为名符其实的不夜城。

放眼国际,纵观欧美,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如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法国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剧场、影院、歌舞厅、游乐场鳞次栉比,演艺、文化与经济跨界融合,夜夜笙歌,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繁华的都巿夜生活,成为都市经济繁荣的驱动力。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