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
 
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 当前帖子
 
题目:储有明:从“洋行小开”说到“红色小开” 回复: 0 浏览: 560
^_^!
表情: 作者:储有明 时间 2022-12-9 23:19:39 序号:8210
 
  从“洋行小开”说到“红色小开”

撰文/储有明


随着民营经济和路边摊的蓬勃发展,近二三十年来,“老板”这一旧上海十分普遍的称呼,又逐渐在坊间风行开来;而与此相伴而生的另一称呼——“小开”,却鲜见有人提及。

一般把老板的儿子称作小开;如颜料行老板的儿子被称为“颜料行小开”,照相馆老板的儿子,也照例被称为“照相馆小开”;其他如“米店小开”、“糖果店小开”等皆可以此类推。

然而也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一些京剧名伶,如梅兰芳、周信芳,虽然被称为“梅老板”、“周老板(麒老板)”,但他们的儿子却一般不被称为“小开”,而往往被称为“梅大少爷”或“周公子”;二是一些在外国洋行内打工的年轻华人职员(这有点像今天的“小白领”们),虽然被称为“洋行小开”,但他们决不是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洋行洋老板的儿子。

“洋行小开”虽然不是洋行内洋老板的儿子,但“洋行小开”这一称呼却与洋行老板脱不了干系。原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沦为“五口通商”的重要口岸。大批来华寻求发财机会的外国冒险家若沙逊、哈同之流,纷纷乘远洋轮船来沪;他们大都从黄浦江登岸,在外滩开设了不少洋行和银行。当时上海本地的原住民,看到这些洋人都是从大轮船舷梯上器宇轩昂地走下来的,便一律称呼他们为“船长(开普顿captain)”,简称“老开(老K)”。后来看到不少在洋行内打工的华人“小白领”们,也和洋人“老开(K)”们一样西装革履:穿洋装、打领带,就顺势把他们称为“小开”;“洋行小开”由此得名。

“洋行小开”的收入不菲,但要能在外国洋行内当差事、当“小白领”,则必须懂得英文。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哪有象今天这么多的培训机构;要学习英文,殊不容易。幸好这些打算去洋行谋职的年轻华人,之前都在私塾内或多或少地接受过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都背诵过《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之类的蒙童教材。于是乎,当时报章上便出现了一些通过旧体诗的形式,来帮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时文;这,受到洋行小开和西崽们的普遍欢迎。

一,洋行小开学英文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廷广方言馆学生、襄理盛宣怀办理洋务实业的杨勋在《申报》上连载,介绍通过旧体诗学习英文的方法;

清晨相见谷猫迎(good morning),
好度由途(how do you do)叙阔情;
若不从中肆鬼肆(squeeze),
如何密四(mister)叫先生。

短短四句诗中涵盖了四个英文短语和单词,每句诗都押韵,朗朗上口,是从小饱读诗书的年轻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记诵。其中第三和第四这两句诗,把当时读书人看不起洋鬼子,但为了赚取(squeeze)他们的钱财,又不得不虚与委蛇,与他们周旋,称他们为先生(mister)的复杂心态剖析出来:如果不是为了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赚他们的钱,我干嘛称他们“先生”呢!

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英文单词,通过旧体诗,也能让学习者耳熟能详起来;如:

毛夫(mouth)是口迪夫(teeth)牙,
办特考夫(bad cough)伤肺家;
如此夏间生买退(summer day),
华端梅论(water mellon)破西瓜。

对英文中发音相近的单词,杨勋也通过旧体诗,提示当时的学习者予以分辨,如:

小车(car)卡片(card)总称“揩”,
灰二(wheel)车轮沙四(shose)鞋;
买得尘帚勃腊喜(brush),
照牌新做煞因排(sign_board)。
小汽车和名片在英文中的发音很接近,都读“揩”,这一点要提请中国学生注意,不能搞错。擦皮鞋的鞋刷和汽车的尘帚,在英文中是不分的,都叫“勃腊喜”。

对于刚去洋行做“小白领”不久的中国人,必须要了解洋行内有关文件收发的一些规矩,以及与此有关的英文单词。这一点,通过旧体诗教英文的杨勋也注意到了;他为此特地写了一首诗:

兑四克(desk)为写字台,
吉无来脱(give letter)送书来;
杀阴薄克(sign book)签名字,
立待还云唵煞回(and So wait)。

当洋行小开坐在写字台上办公时,有人送文件来,必须马上签收,同时还要请送文件来的侍应生稍等片刻。

当然,旧体诗教的都是洋泾浜英文;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一百多年前上海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当风气之先的洋行小开们,职业生涯和学习英文的生活风貌的一个侧面;不啻是上海城市记忆中的一支诙谐的小插曲。

二,从“洋行小开”到“红色小开”

“洋行小开”在生活上处处接轨国际,无论装束打扮、举手投足、行为方式,乃至追逐时尚的消费模式,包括吃咖啡、泡酒吧、逛舞厅等,皆与外国老板如出一辙。影响所及,不少上海小老板的儿子也刻意模仿起洋行小开来;久而久之,“小开”这一称呼,便逐渐成为老板儿子的“专利”。

旧上海的不少小老板都是苦出身,有的从学徒、伙计做起,历经艰辛最终侥幸成为老板,而更多的则是一辈子辛苦当伙计。即使当了老板,不少人平时在装束打扮乃至行为方式上,仍和普通店员没有多大差别,居常穿着竹布长衫,圆口布鞋;只有在外出应酬时,才换上花呢长衫和皮鞋。逢到店里生意忙起来,老板也会和店员们一起招呼客人,甚至亲自为熟识的老顾客挑选和包扎商品;就像电影《林家舖子》中的林老板那样。而小开们就不同了,他们自小养尊处优,在老板和老板娘的呵护下,宠爱有加,那知稼穑的艰辛。有的在穿着打扮上刻意模仿中外影星,西装革履,梳着小分头(上海人俗称“飞机头”),一派“奶油小生”的派头。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电影在沪上大行其道;小开们纷起效尤,穿上紧身的小裤管牛仔裤,上身配大花格衬衫,再戴一副雷朋式太阳眼镜,活脱一付西部牛仔相。有的成天泡在舞厅里,成为一些二三流舞女的“拖车”。当时一些出道不久的舞女,为生计必须从下午跳茶舞做起,到深夜往往要赶几个场子;小开们自然像“拖车”似地跟着相好的舞女转场子。这种舞女与舞客之间“龙头”与“拖车”的关系,随着上海解放,不少舞女与小开相继南下赴港,便也在香港娱乐圈内风行开来;并逐渐演变,融入港英文化,最终定格为今日港台演艺圈的“拍,拖”关系——“拍档(Partner)”与“拖车”之谓也。

小开作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在旧上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时我党潜伏在敌后的地下工作者中,就有以“小开”身份作掩护的;如潘汉年一度以“小开”身份与敌人周旋 。事实上,确有一些小开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参加了革命斗争,被称为“红色小开”。当然小开中也有作奸犯科,干出伤天害理之事的肖小之徒,如“洋行小开”阎瑞生。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洋行职员,因为迷恋四马路会乐里长三书寓的当红名妓王莲英,加上嗜赌成性,终于床头金尽,阮囊羞涩,落得个被老鸨逐出的下场。恼羞成怒的阎瑞生心生歹念,向朱葆三的五公子朱老五借来一辆轿车,佯装买吕宋券(彩票)发了财,骗得老鸨信任,让王莲英上车随阎兜风。行至市郊僻静处,阎竟残忍地将王杀害,并劫掠随身所佩金饰及钻戒,潜逃至广东;案发后阎被拘回上海,旋被枪决。

这是发生在八九十年前的一段公案。当时文明戏风靡上海,《枪毙阎瑞生》便成为不少剧团竞相搬演的时装新戏。打开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报>,竟有十多家剧团同一天在不同的剧场公演这出时装戏;有的戏院还以真汽车上台作招徕。姜文在2014年拍摄的献礼大片《一步之遥》就取材于这段公案。

1956年对私改造,老板成为公私合营后的私方经理,“小开”这一称呼似乎也寿终正寝,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